(头条)《中国医药报》:陕西食品“三小”纳入全面依法监管轨道
近日,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施“一票通”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食品小作坊从5月20日起实行“一票通”制度,真正实现小作坊生产的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风险可掌控、责任可追究”。这是陕西省局在开展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三小”综合整治中采取的又一有力举措。
陕西省局此次出台的“一票通”制度,为规范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作出了补充和完善。“一票通”内容包括小作坊名称、地址、许可证号、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日期、购货单位等信息,作为小作坊销售台账进行收集、使用和备查。小作坊需向购货的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以及食品经营者、餐饮服务单位提供“一票通”票据,对不能提供“一票通”的小作坊食品禁止流通。通过实施“一票通”制度,倒逼小作坊业主主动改善生产环境,按照通用技术规范要求积极办理小作坊审查登记证,主动加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
长期以来,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由于条件简陋、流动性强和从业量大,一直是各级食品监管部门治理的重点和难点。2014年陕西省局开展的食品安全百日风险大排查结果显示,陕西省目前各类“三小”数量约10万户。为切实加强“三小”监管,去年,陕西省局出台了《陕西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随后,作为该条例的配套制度,《陕西省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陕西省小餐饮管理办法》和《陕西省食品摊贩管理办法》也随之陆续出台,进一步明确了“三小”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三小”的许可、登记程序和审核要求、日常监管措施及行政处罚内容,为基层依法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全面落实基层“四有两责”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治理“三小”问题,陕西省食安办要求,从3月起至12月底,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摊贩综合整治,全面打响“三小”综合整治攻坚战。在整治中,陕西省食安办通过实施“136”工程,即建立1个长效机制、实现3个100%,使6个监管重点得到规范提升。通过综合整治,建立“三小”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快速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支撑能力全覆盖;达到从业者知晓率100%、符合条件的许可和备案率100%、建立监管档案率100%;重点对主体资格合格、索证索票齐全、卫生防护有效、工艺流程合规,打击“两超一非”和制假售假6个方面进行规范治理,使全省“三小”规范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综合整治期间,陕西省发挥各级食安办牵头抓总作用,夯实各部门监管责任,坚持标本兼治,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发挥监管部门的整体优势和合力,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全面开展许可工作。建立电子信息监管档案,加大“三小”食品监督抽检和快检力度,严肃查处“三小”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目前,已进行两个月的“三小”综合整治在全省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一些地方初见成效。5月初夏,笔者在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的西农路上看到,20多辆粘贴“杨凌美食”的食品摊贩小餐车一字摆开,从业者身穿政府发放的统一服装喜迎宾客。据杨凌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李新龙介绍,杨凌区在田园居、胡新庄、西农路等6个地方免费投放120辆小型餐车,对食品小摊贩进行统一路段、统一地点、统一车辆、统一时间、统一服装和统一标示管理,逐个摊点登记备案,并建立信用档案,把食品摊贩全部纳入监管视线。陕西省局局长胡小平表示,“三小”集中整治充分考虑当前的省情和社情,将监管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依法严格监管的同时,注重规范改造和提升,努力帮助“三小”从业者守法依规生产经营,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张伟峰 张 钰 田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