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易抽筋或腿脚感觉不畅者 应尽量避免下水

18.07.2017  11:13

对于频频发生的溺亡事故,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何雄哉师傅打来热线表示,安全无小事,每一个家庭和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认真对待。

一方面要告诉孩子,在缺乏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切勿戏水;另一方面,还要尽快教会孩子“落水了怎么办,如何防溺水”。

落水后一定要镇定冷静

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

据初步估计,2011年以来,西安地区各条河流、水库等溺亡人数超过500人,其中,70%的溺亡者是未成年人。一位家长指出,下水和落水的人数,显然远远要比溺水身亡者多,可同样是落水,为何还是能有幸存者?为何还是能有人挣扎上岸?

排除年龄、个性、成熟度等个中因素,能够让一些溺水者濒临险境却又顺利逃生的原因,其实不外乎就是游泳技术或水下经验。对此,有着二十多年游泳经历及防溺水经验的前国家赛艇队亚洲冠军高桂林指出,倘若让每一位中小学生都能系统掌握水下防溺水的技能,那无疑就会避免更多的溺亡事故发生。

要防溺水,主要是两方面:不会水的,就要尽快学会游泳;会水的,则要注意诸多能引发溺水的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心中有数。”高桂林介绍,落水者遭遇溺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不会游泳者;会游泳但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抽筋导致溺水;还有就是水中突发心脏病等。不管怎样,“首先要能做到放松,这个家长要给孩子讲,老师平时也要告诉孩子,镇定、冷静往往是求生的第一要义,接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这时身体就自然而然地慢慢漂浮起来。溺水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落水者不会水,害怕下沉,结果就十分惊慌,越慌越乱,心里一着急,拼命呼喊,便容易呛水,最后导致溺水的发生。

我们的肺部就好比一个气球,吸气、闭气,就相当于给气球打气,打满气,身体就会自然漂起来了。”高桂林说,“等身体浮起来后,可抬起头,这样既可以让落水者真正地镇静下来,因为他(她)会发现,自己不往下沉了,只要漂着,生命就没有危险,这样等待着救援到来,生还的几率就大了。另外,漂浮时,落水者还能有机会观察四周,寻找所在水域内的漂浮物。

平时易抽筋或腿脚感觉不畅者

应尽量避免下水

高桂林说,通常情况下,人体入水后,会是一个自由下降的过程,每下降一米水温会下降两到三摄氏度,这样的话,容易导致腿部抽筋。万一抽筋了怎么办?应对的具体办法就是深吸一口气,闭气,屈体向前,用手扳住脚尖,然后腿伸直,向外用力蹬,腿会痛但一定要坚持,整个小腿向身体方向用力向上,而脚尖则用力向下压。这时,大腿与小腿呈一百八十度角,只要坚持使劲蹬上两次以上,每次坚持二十或三十秒,抽筋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不管会不会游泳,平时跑步走路容易抽筋,或腿脚感觉不畅的,应该避免下水,或者不去深水区游泳。而下水前,要先活动身体,尤其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要在适应水温后再下水。”高桂林强调,每个下水的未成年人,下水前,要学会对自己水性有一个总体认识,不能逞能或贸然潜泳。而且,喝了刺激性的饮料后,也不要下水。“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像恶心、心慌等,千万不要惊慌,要及时呼叫求助。

呛水后未及时排出

也存在发生急性肺水肿的风险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其鼻咽腔、口腔等部位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然后拉出舌头,以免堵塞呼吸道,然后再将溺水者肚子垫高。急救的成败,关键在于恢复溺水者的呼吸。所以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此外,“即使落水者没有溺水,但若呛水后没有及时排出,也会存在发生急性肺水肿的风险。因此,提醒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出水后的情况,谨防二次溺水。” 华商报记者 潘京

编辑:贾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