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振翅高飞 ——残特奥会陕西实现“双丰收”
10月22日晚,陕西代表团步入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开幕式现场。
10月26日,陕西选手代云强(左)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田径马拉松项目比赛中。
位居残运会金牌榜榜首,奖牌数超过我省参加历届残运会获得的奖牌数之和,大众和特奥项目首次实现参赛全覆盖,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陕西代表团用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在家门口为家乡父老争了光,为三秦大地添了彩。
面对备战时间缩短、疫情严峻挑战和残疾人的种种特殊困难,陕西代表团坚持刻苦训练、奋力拼搏,在圆满完成备战参赛任务的同时,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我省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良好面貌。
新模式带来新挑战
2018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在陕西首次实现同年同地举办,这是残特奥会办赛模式新的里程碑。
“得知这个消息时,我们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国家把如此神圣的使命赋予我们,忐忑的是如何取得与东道主身份相适应的比赛成绩。”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感受,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汪继林的内心仍久久不能平静。
同年同地举办,意味着备战周期由以往的4年变为2年;参加大部分比赛,意味着需要组建35个项目的队伍;备战关键时刻突遇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项目被迫停止训练……面对重重困难,省残联一度感到“压力山大”。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省残联高度重视各支队伍的备战训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备战经费筹措、训练场地安排、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运动员、教练员解决后顾之忧。
为完成参赛任务,省残联经过反复研判、精准摸排,确定了“省队校办、省队市办、省有重点、市有特色、联合组队”的思路,以及“巩固优势项目,提升潜在项目,填补空白项目”的备战方针。
高海拔地理环境适合田径训练,于是省残疾人径赛训练队落户榆林;疫情期间,将远离市区的铜川市残疾人职业(体育)技能培训中心作为董飞霞、吴春艳、夏江波、周飞飞等残奥会、世锦赛、残运会冠军的训练基地;与浙江、广东等兄弟省份联合组队,在集体项目上展开合作;积极向中残联申报盲人射箭、射击(飞碟)、划艇等新项目;巩固游泳、田径、乒乓球、轮椅击剑、射箭等优势项目……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陕西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家门口完成华丽蜕变
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陕西代表团获得残运会金牌149.5枚、银牌95枚、铜牌62枚,位居金牌榜榜首,奖牌数超过了我省参加历届残运会获得的奖牌数之和,8人9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特奥会金牌52枚、银牌45枚、铜牌14枚,位居金牌榜前列。
仔细梳理这份闪闪发光的成绩单,可以发现,省残联在备战期间采取的“吹糠见米、刀下见菜”的新手段、硬措施,都收到了明显成效。本届残特奥会上,陕西代表团在游泳、田径、射箭、射击、乒乓球、轮椅击剑等传统优势项目中发挥出色,共获94.5枚金牌;在轮椅篮球、坐式排球、盲人门球等13个集体项目上亮点颇多,共获35枚金牌;大众和特奥项目不仅首次实现参赛全覆盖,还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队伍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参赛运动员中,新人占比超过40%,运动员平均年龄21岁,最小的仅13岁。
我省残疾人运动员能够在家门口完成华丽蜕变,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按照“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的顶层设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岗双责”的运行机制,将残特奥会与十四运会的筹办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残特奥会与十四运会同步举办倒计时一周年、200天、100天等标志性活动,火炬传递、会徽与吉祥物设计、主题口号征集等重要环节邀请残疾人全方位参与,在全社会营造出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的氛围,激励广大残疾人运动员为集体荣誉而战。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从上届残特奥会的1枚金牌到本届的5枚金牌,短短两年时间,16岁的延安姑娘李格格通过刻苦训练,成长为省残疾人游泳队不可或缺的主力选手。
自由泳、蝶泳、蛙泳,健全人运动员想要熟练掌握这3种泳姿都有难度,对李格格而言更是挑战。天赋不够,努力来凑。在备战中,李格格以每周6天、每天4个小时的训练强度,成为队里当之无愧的“劳模”。
“不偷懒、不怕吃苦,这对一名年轻选手来说十分难得。在练习不同泳姿时,李格格经常会练到筋疲力尽才罢休。”省残疾人游泳队副领队曹杰告诉记者,为了控制体重,李格格把自己的一日三餐改成一日两餐或一餐,每天在坚持高强度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饮食控制。最终,李格格用洒在训练场、健身房的汗水,换来了残特奥会赛场上的掌声。
与冠军相比,那些拼尽全力但无缘领奖台的选手同样值得敬佩。在本届残特奥会的划艇赛场上,曾获得里约残奥会银牌的商洛姑娘张英虽然没能站上领奖台,但她用自己的坚持,得到了全队的认可。
省残疾人水上划艇队于2020年1月建队,张英的进队时间比其他队友晚了一年多。亲朋好友都劝张英“别再折腾了”。大家无法理解的是,拿过荣誉、有了工作和家庭的张英,为啥放着安稳日子不过,还要在更换参赛项目的情况下继续训练。“张英想在家门口的残特奥会上拼尽全力,以此来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省残疾人水上划艇队教练员司欣荣告诉记者。
为了赶上训练进度,张英让司欣荣每天陪自己出早操。如此一来,张英每天的训练时间达到了9个小时。备战过程中,为找到合适的训练基地,省残疾人水上划艇队先后辗转铜川、宝鸡、渭南等地。即便如此,全队上下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格格与张英是我省残疾人运动员艰辛备战的代表。正是靠着这股拼劲和韧劲,我省广大残疾人运动员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在各个赛场书写了感人至深的新时代答卷。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