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复学复课 确保师生心理健康
2020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与此同时,疫情防控这根弦仍需时刻绷紧,决不能前功尽弃。
复学之后,经过超长“假期”的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在所难免,这种不适应状况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调整。疫情期间,中小学普遍采用网络授课形式进行教学。由于中小学生每天电子产品的用眼时间不宜过长,所以许多学校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网上授课的课时大大压缩。而且,由于教师管控力度减弱、考试测验难以严格进行、作业布置量有所减少等,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就打了折扣。一旦回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课程内容将会增加,授课进度将会加快,这就需要学生尽快调整。同时,网络授课形式依赖于中小学生的自觉性、自控性,其授课时间相对弹性,听课方式相对灵活,难以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相比。一旦回到学校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作息时间也需要马上调整,学生需要重新启动有些生疏的学习方式和时间管理模式,如果适应过程中遇到障碍,将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其次,学生的生活方式需要适应。由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一段时间内,有些学校可能规定在校需戴口罩,这给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都会带来不便,需要学生尽快适应。上课时,师生交流、同学交流可能会因为戴口罩而引起不便;午餐时,师生可能会因为戴口罩而遇到麻烦;运动时,已有学校出现学生戴口罩呼吸不畅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同学聚会、交流、活动、运动等都会受到一定的控制,如果沟通不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矛盾,造成学生心理困扰。
第三,学生的情绪困扰需要疏导。超长“假期”里,学生由于人际交往不畅、亲子关系紧张、心理活动课不能正常开展等原因,积压了较多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短期内不会随着复学而自然消散,而且还可能会因为复学见面后互相影响而升温。如果不能有效疏导和干预,将会形成新的积累,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复学后,学生学习上的表现会加大差距,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落差。尤其是原来不相上下的学生,经过漫长的网络授课,自控性所导致的差异变得明显,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疏导情绪,将会增加心理负担。
第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方式需要改变。复学后,常态化疫情防控将成为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疫情防控措施与师生学习生活便利性之间会有冲突,如何化解两者的矛盾,让师生理解并发自内心地接受,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同时,面对急剧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如何利用有效资源,开发新的渠道,整合校内校外力量,也需要学校管理者进行思考。对于教师而言,复学后,落下的教学进度需要逐步回归正常,学生习惯的网络授课模式需要改变,教学计划需要调整,学校疫情防控需要参与,教师各方面的压力骤增,如果处理不当和不及时,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复学之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采取措施,凝心聚力,促进师生心理健康。
一是做好师生心理普查工作。疫情期间,师生都积压了不少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带到复学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严重影响师生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在复学前后要及时了解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学前可通过电话、网络调查等方式,开学后可通过心理测评、行为观察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防止出现极端状况。
二是做好网络授课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复学之后,学生学习方式需要调整,学校要在教学安排上给予学生调整的时间,让学生从网络授课平稳过渡到课堂教学。可提前公布复学后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可引导学生分享、总结网络授课的体会和感悟,为即将到来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复学第一周可以延续网络授课时用到的一些好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逐渐过渡,慢慢回归课堂教学。随着学习慢慢适应,学生心态也会逐渐好起来。
三是做好疫情防控与学习生活的衔接。复学之后,学生生活方式需要适应,戴口罩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等带来影响。学校可在复学之初,利用班会活动等形式进行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生活教育;可开展疫情防控与学习生活关系的讨论,让学生说出可行的学习生活适应方法;要时刻关注学生身体状况,检查口罩材质,教会戴口罩的正确方法,不要因为戴口罩等措施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尤其是小学生。随着生活方式的适应,学生会平复烦躁心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四是整合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以心理活动课、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讲座、校园心理活动等形式开展,包括自我成长、学会学习、情绪调适、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内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可以针对过度焦虑、恐惧、失眠、游戏时间过长等相关内容设计活动课程,有的放矢,缓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优秀的心理教师队伍。由于复学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激增,现有的心理教师队伍不一定能够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建议学校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基于心理教师胜任特征选拔和培训出一支心理教师队伍。胜任特征包括特质、动机、专业知识、自我形象、认知或行为技能、态度或价值观等。校外资源是指中小学校与高校之间、中小学校与中小学校之间的联合,引入高校、其他中小学校等心理专家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内资源是指基于心理教师胜任特征,培训班主任、学科教师,让他们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在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及时得到心理疏导。
五是提升教师职业满意度。复学之后,教师面临授课方式调整、教学计划变更、教学进度改变、学生学习状况了解、网络授课和课堂教学衔接、疫情防控与学习生活衔接等任务,面临较大压力。所以,学校要切实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给予心理支持。可以开放心理辅导室,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协助教师积极调整情绪,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职业满意度。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只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六是成为良好亲子关系的桥梁。居家网络授课期间,家长如不能妥善处理生活压力、教育孩子的压力,极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家长的批评、呵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良好的家校沟通是平稳复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及时向家长通报教学安排,解答家长遇到的问题,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线上家长学校活动,加强家校互动,当好亲子之间的桥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教师)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