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启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为老人儿童残疾人设专门窗口
昨天,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我省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启动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采取二十一条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使百姓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年底各大医院挂号 等候少于10分钟
省卫计委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2015年到2017年,用3年时间,通过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有:优化诊室布局流程;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医保、新农合、分级诊疗转诊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2015年底,各大医院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少于10分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出具检查结果时间不超过48小时,常规检查项目出具结果不超过30分钟,急诊检查随到随查随出结果。
实现门诊病区卫生间无异味
美化医院就医环境。做好候诊、就诊区域及各楼层环境卫生保洁,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进一步加强医院周边环境治理和医院整体绿化工作,做到环境人文优美、整洁干净。基本实现门诊、病区、卫生间无异味,室内过道墙壁无污渍,院落死角无垃圾。
三级医院设立英文标牌标识
所有医疗机构要在门诊大厅、各楼层就诊区域等醒目位置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各诊室、部门、办事机构等标牌及指示标识准确、规范、清晰、明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三级医院设立规范的英文标牌、标识。
门诊大厅为患者提供饮水电话等设施
在门诊大厅、检查检验等人流密集区域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座椅、纸笔等便民设施,诊疗区域设置舒适的候诊区供病人候诊、休息,有条件的医院在手术室和ICU等特殊区域外设立家属等候区。
开设错时专家门诊减少排队
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检查报告领取、住院POS机收费结算等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患者提供优先服务,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开设夜间普通门诊、错时专家门诊,减少患者集中排队等候现象,引导患者均匀选择就医时间。
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设专门窗口
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增设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低位电梯、低位服务台、低位电话、楼梯走廊扶手等无障碍设施,设立无障碍指示牌,方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患者。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挂号、缴费、取药等环节设立专门窗口及显著提示牌,优先照顾就诊、检查、取药。
三级医院100%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全面推进预约诊疗。三级医院100%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通过自助预约、网络、银行卡、114、短信等多种预约方式,逐步增加门诊预约号源,对预约诊疗患者优先安排就诊、优先安排住院、优先安排检查。三级医院逐步增加开放预约的号源比例,2015年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30%。
患者投诉实行首诉负责制
医院设立专门的投诉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完善投诉记录,负责患者和普通群众的投诉处理和反馈。患者投诉实行首诉负责制,任何单位和工作人员决不能推诿扯皮和置之不理。对于患者反映强烈的问题,医院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并及时处理和反馈;至2017年,100%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医院投诉管理部门,患者投诉的按时处理反馈率大于95%。
“一室一医一患”制度保护隐私
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不在公众场合谈论患者病情。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落实出院患者随访制度,提升出院随访内涵。至2017年底,二、三级医院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分别达到60%和80%。
急危重患者先救治后缴费
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所有三级医院实行“一日清单”
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至2017年,二级以上医院100%推行院务公开,100%的三级医院和90%的二级医院执行住院费用日清单查询服务,并提供个人负担每日及累计金额查询服务。
手术前后主刀医师亲自与患者沟通
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完善沟通内容,创新沟通方式,规范、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工作,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对手术、有创诊疗操作、重症患者等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亲自沟通。重视门(急)诊患者的沟通。本报记者 张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