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救助站将六旬流浪女送医 半年后把其她送回家

02.12.2014  12:48

  半年前,兴平市救助管理站给兴平金诚医院送来一名60多岁的流浪老太。经过半年的救治,老太的意识逐渐清晰,也向工作人员说出了老家住址。11月17日上午,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将老人送回家。

   查住址就像破解“摩斯密码

  今年5月28日,兴平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巡查时,发现一名60多岁的女性流浪者。工作人员本想将她带回管理站,但由于该名流浪者脾气暴躁,一时间无法靠近。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工作人员才将老人顺利带回到救助站。

  刚回到救助站,工作人员便开始给老人清洁身体。老人花白的头发很长,又死死地粘在一起,怎么也梳不开。“没办法,我们只能给她先剪短,又换了身干净衣服。”兴平市救助站站长赵克彪说,老人的精神有点智障,所以救助站只能把她送到医院治疗,并承担一切费用。

  为了能更快帮老人找到家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每周都会去看望老人,并和她聊天。“刚开始她什么话也不说,后来就会说一两个字。”该救助站副主任杨罗刚说,因为老人是四川口音,很难听懂,更多时候他们也只能音译。尽管如此,救助站还是联合当地派出所,在公安网上查找老人所说的人名地名。

  “查老人的住址就像破解‘摩斯密码’一样。”杨罗刚笑着拿出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画着关系图,以及从音译到核实的人名地名。除此之外,杨罗刚还专门让老家是四川的同事充当“翻译”,经过反复询问,才确定老人姓何,来自重庆巫溪。联系上老人亲人后,赵克彪决定要将老人亲自送回家。

   母走失儿误以为她已不在

  17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医院见到了老人,瘦小的她正在和病友们一起做体操。虽然神智还不是很清醒,但老人知道将要回家,一路上自言自语,好像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18日下午,赵克彪一行准备从重庆赶回咸阳,在当地,他们本打算将老人送到家门口,由于当地雾太大,又是山路,工作人员只能联系当地救助站,让他们等雾散后再把老人送回家。

  20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联系到了老人的小儿子龚先生,他说母亲是3年前从自己身边走丢了,他为此一直自责。龚先生说母亲生性好强,年轻时在老家村子里都是“大姐大”,就是因为给自己的压力太大,母亲才会神志不清。

  “后来我到宁夏银川打工,就把母亲送到当地敬老院,没想到她竟然走失了。”龚先生说,刚开始他一直在找母亲,后来误以为她可能已经不在了,一直自责不已。龚先生说,他已经回家看了一趟母亲,当时就抱头痛哭。“我很感谢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能让我再次见到母亲,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龚先生说,春节他要提前回家,跟母亲好好团聚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