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教你读懂下一代 不同个性不同方法
孩子一发脾气就吐口水、扔东西,家长一次次批评却没有效果;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哭,蜡笔断了要哭,头发乱了也要哭;孩子和同伴玩上五分钟以上就要打架,办法用尽了也没彻底解决……如果面对的是“熊孩子”,父母往往头都要炸了,却不知如何是好。
本期“智慧家庭教育大讲堂”,我们邀请到了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文教授,来聊聊“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话题,教家长如何读懂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同个性气质,要用不同教育方法
“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在刘教授看来,这句老话很有道理。刘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虽然人格的总体遗传率在40%左右,但只要家长、幼儿园老师抓住孩子“3到5岁这一关键期”陶冶孩子的气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她对儿童个性气质的研究,已让很多孩子受益。大连市的小学基于刘教授的研究成果,为所有学生建立了个性档案,让老师、家长可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气质与个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比如,“冲动型”的孩子,往往会被认为是一个“爱制造麻烦”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上经常会用“严厉批评”法。但刘教授研究发现,这类孩子对惩罚“缺乏反应”,对奖赏则“反应敏感”。“抑制型”和“沉默型”的孩子,则对“轻微的惩罚”会有较大的反应。刘教授说,其实,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老师、家长只要调整自己的教育风格,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放松心态、扬长避短,越自然越好
刘教授曾获得“全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和“大连市优秀母亲”的称号。
她的两个双胞胎女儿,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了。刘教授和两个女儿的关系非常亲密,就像知心朋友一样。
“我是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格外了解,总是尊重她们的想法,理解她们。”
很多家长困惑:为什么和孩子就是难以沟通?其实,往往是因为家长不完全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
刘教授给家长的建议是:“放松心态、扬长避短,越自然越好。”
刘教授说:“人是终身发展的。不论对待自身成长还是看待别人,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生命不停,发展不止。”
讲座最后,你还可以和刘教授面对面交流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请刘教授来为你的智慧教育支招。
刘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分会理事,国际行为发展学会会员。
□本报记者 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