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汉中市汉台区教师史磊一家雨后迎来更美的彩霞
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源头,也凝聚着民族的精神风尚。好的家风既是当今社会精神状态的生动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本报从今天开设“家风家训巡礼”专栏,旨在分享家风故事,传承父辈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史磊是不幸的,少年就遭遇了人生变故,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负;史磊的家庭又是幸福的,父母在经历疾病折磨之后,经过全家15年相互扶持,迎来幸福光景,走出生活阴影,团聚为父慈子孝妻贤的相亲相爱家庭。而这一切的渊源,就是一家人一起遵循的家训: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家庭变故 少年持家
史磊家住汉中市汉台区宗营镇打钟寺村,1998年9月,16岁的他拿到了城固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在他兴奋地迈向人生新起点时,父亲史长善因为驾驶的装载机失控侧翻造成脊柱严重骨折。他赶到医院病房,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父亲忍着剧痛对他说:“我没法再供你了,以后要靠你自己,你是这个家的希望。”
忍着满心的悲痛收拾好行李,带上父亲先前为他准备的学费,史磊离开一贫如洗的家去了学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勉强维持着学业。屋漏偏逢连阴雨,因为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此时史磊母亲又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父母的病痛让本该享受宠爱的史磊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一边上学,还要经常回家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父母。
2001年,史磊中师毕业,成为汉台区宗营镇杨家山小学的代理教师,每月工资只有260元。他省吃俭用为父母治病,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夏天为父母洗衣做饭,为父亲洗澡搓背,洗漱按摩,清理大小便;冬天给父母购买炉具,铺床晒被,推父亲出门散心,陪母亲聊天解闷。为了方便照顾,他把床搬到父亲床边守护照料,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孝行”。
2005年,通过自学考试,史磊取得了大专学历证书,成为在编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得到改善后,他将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强化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又接回家悉心照料。2011年,父亲病情加重,多个脏器功能衰竭,住进了医院。他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到医院照顾父亲,每晚要起来四五次帮父亲翻身。父亲的病情刚刚得到控制,母亲又旧病复发,再一次住进了精神病院,经过近两个月的住院治疗,病情才得到好转。15年来,父亲大小便失禁,只能靠购买护理垫和尿不湿保持床上的干燥;为了防止褥疮,他还长期坚持为父亲做按摩,每月工资的一多半都用来支付药品和护理品的费用。
2008年,史磊的善良美德得到一位农村姑娘的青睐,两人喜结连理。婚后的生活清贫艰辛,但是妻子杨丹无怨无悔,对史磊工作支持,对患病的公婆孝顺尊重。在家庭情况稳定后,为缓解经济拮据的状况,婚后不久,杨丹就独自来到市内打工,和史磊共同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孩子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不少欢乐,但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为了能有足够的精力做好工作,夫妻二人不得不将年幼的儿子送到岳父母家,由他们帮忙照看。在史磊和妻子的悉心照料下,父亲身体状况良好,母亲病情也基本稳定。现在,他每天都按时给父母服药,每月带母亲去医院复查,定期给父亲体检,经常和父母谈心,鼓励父母好好生活下去。他们打破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语,也成为周围人赞扬的典范。2012年,史磊被授予汉台区第三届“孝老爱亲模范”荣誉称号。
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在儿子儿媳的无悔付出中重新站起来了,一个不幸的家庭因为全家人的相互关爱而充满欢声笑语,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延续了淳朴的家风家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