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 新职业带来新机遇

30.06.2020  11:00

  6月19日,马金萍(右一)在线为学生辅导作业。本报见习记者刘坤摄

  6月20日,路恒超(中)在京东物流西北区仓库检查货物。本报见习记者刘坤摄

  李佳琦们终于要“转正”了!近期人社部拟对职业工种进行调整,增加10个新职业和8个新工种。其中,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直播销售员工种,引来广泛关注。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带动新就业。对于劳动者而言,新职业不仅意味着不同于以往的工作体验,还意味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以及更多元的职业转型机会。不仅是直播销售员,还有在线学习服务师、无人机检修工程师、农业经理人等新职业,也吸引了许多人加入其中。

  在新职业中开掘就业新机遇,有怎样的感受?记者近日采访了3位新职业从业者。

   在线学习服务师马金萍

   让教育服务触手可及

  6月19日18时,马金萍准时上线了。与她同时出现在线上的,是一名来自河南郑州的小学生。

  马金萍27岁,是西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一年前加入在线教育公司作业帮,成为英语辅导老师。每天,她都会与学生相约在电脑屏幕前,进行“一对一”作业辅导。

  入行时,她觉得自己的工作还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站上了新业态的“风口”。

  “科技改变了课堂的形式。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学生不能按时复课,很多学生家长选择了在线辅导。”马金萍坦言,今年比往年忙碌了许多。

  作业帮4月运营数据显示,春季正价课学员总量超过120万人(次),同比增长4倍,营收同比增长550%,市场需求旺盛。

  “我来自农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对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互联网+教育’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马金萍的工作地点位于西安高新区西部大道,但通过互联网,她已服务2000多名学生,遍布全国各地。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是在线辅导模式的独特优势。

  “有一个来自东北的小学生非常好学,上六年级的时候就对初高中的语法知识非常感兴趣,经常打破砂锅问到底。”对这样的学生,马金萍会非常耐心地进行讲解。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就意味着要有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有一次,马金萍遇到一名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家人很着急,在教育方式上也出现了分歧。“遇到孩子不会的题,他妈妈要求直接给答案,他姐姐要求给过程。”马金萍说。

  经过沟通,马金萍的教学建议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通过网络,马金萍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体悟解题方法,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的背后,倾注着马金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清晰总结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制定辅导方案;看到学生或家长的提问后,第一时间回复,帮他们答疑解惑;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当课堂突破了传统的形式,马金萍的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但挑战越大,就意味着机会越多、发展空间越大。

  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逐步上升,预测在2020年将达到3.05亿人。马金萍希望,自己能与在线教育行业一同成长,为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

   农业经理人石宇

   让科技为农业赋能

  别的农民在意的往往是自家的土地,石宇锋的宝贝却是自己的飞机。

  夏日炎炎,农田边上,一名男子手拿控制器,设置好飞行参数。不一会儿,一架无人机从地面升起,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自动喷洒农药。

  这是石宇锋团队无人机操控员的工作日常。用植保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务农”,石宇锋充满干事创业的热情。

  石宇锋今年27岁,是渭南市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获评“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

  6月24日,石宇锋向记者讲起了他的“创业史”。

  2012年,石宇锋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临渭区下邽镇。对于未来,他还没有很清晰的规划,但他隐隐有一个想法:怎样能够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益?

  “父母从事了一辈子的农业物资工作,爷爷是农业方面的技术员。我也希望能为农业发展作点贡献。”石宇锋说。

  石宇锋从小就有个飞行梦。2013年,临渭区一个关于无人机植保的项目让他第一次将自己的飞行梦和农业连接起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前往深圳、山东、北京等地考察。2015年,他组织创建了我省首支专业化无人机病虫害防治队。

  2016年,一场棉花病虫害席卷了潼关县。石宇锋的植保无人机派上了用场。

  “植保无人机能在空中精准喷洒农药,相比传统手段,不但效率更高,而且成本更低。”石宇锋说,这次成功尝试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目前,石宇锋团队共有植保无人机67架。团队成员包括近20名大学生,平均年龄25岁。

  有了将科技手段用于农业生产的经验,石宇锋有了更大的计划——通过农业机械应用,推广土地托管业务,为更多农民提供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从2018年开始,石宇锋一直为土地托管忙活。“今年我们托管的土地收成非常好,小麦每亩地能打1200多斤粮食。”石宇锋对这样的成果非常满意。

  如今,石宇锋已托管了1.5万亩农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提供从选种、施肥、喷药到收割的“一条龙服务”。

  “农业的专业性很强。我们用科技为农业赋能,最大限度发挥农田潜力,也把农民从繁琐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未来,我们还要帮农民找销路,让粮食卖个好价钱。”石宇锋计划把土地托管服务的链条做得更长,瞄准市场,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

   供应链管理员路恒超

   让物流更智能高效

  每一个快递订单背后,都有一群忙碌的物流人。路恒超就是其中的一员。

  6月20日,记者联系上路恒超时,他刚刚忙完“618”购物节。“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路恒超负责的仓储板块,成功经受住了考验。

  2018年,路恒超从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经过层层面试,拿到了京东物流管培生的offer。轮岗实习、了解公司基本运作体系后,路恒超在京东物流西北区仓储管理岗位上扎下根来。

  “从最基础的仓储出入库平衡,到综合管控,这里面有着大门道。”路恒超告诉记者,相比许多人印象中传统的仓储管理,现代仓储管理所面对的情况更为复杂,无论业务量还是个性化服务的诉求都是空前的。

  每逢“双11”“618”等电商大促销,路恒超都要提前在脑海里将可能遇到的问题反复演算,和同事一起做好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在大促销之前,公司会有专门的团队结合往年历史数据和促销力度进行供应链预测,现在已经达到比较理想的精准度。”路恒超说。而一旦订单量超过预测,路恒超就得想办法把这个缺口补上——通过对订单生产节奏的排序,采用换单生产等方式,保障订单出库。

  随着仓储管理业务快速增长,路恒超承担的早已不仅是京东商城自身货物的调配,还为诸多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仓储配送服务。

  今年的“618”对路恒超来说比较特殊。“一方面要完成正常的订单出库,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新业务的系统测试。”路恒超说,他们对人员和设备的调配方案进行了不断优化,最终两个目标同时达成。

  “核心还是资源调配能力。”工作近两年,路恒超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也越来越体会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魅力,“仓储管理属于供应链管理,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供应链管理正在经历数字化的变革,作为从业者,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

  作为新职业从业者,路恒超十分看好自己身处行业的市场前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本领,让供应链物流更加智能高效。

编辑: 石悦琳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