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评两会]“7%左右”的需要与可能

05.03.2015  17:39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新华网评论员 安传香

  随着李克强总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话音落下,一个被外界猜测、预测、臆测了良久的数字,尘埃落定。中国经济增速“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更重要的问题来了:为什么?

  这个数字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报告中给了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充分考虑了需要和可能。分而论之——

  为什么需要?因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

  不管外界送什么“高帽”,对中国而言,发展依然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根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总量“倒算”,只要按着“7%左右”这个速度走,我们的目标就能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而根据相关测算,要达到与2014年相应的就业增量,实现保就业,至少要保持7%的增速。就业底线是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守住这个下限,才能为稳增长调结构创造基础和空间。

  为什么可能?因为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因为我们“双中高”、“双结合”、“双引擎”的创新发展思路。

  2014年来之不易的“经济成绩单”就是佐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模式,以“区间+定向”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既定目标。

  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我们要实现既稳增长又优结构的“高难度动作”,必须考虑到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升级的双重要求,既不让经济过于失速,又可以在此目标下将更多精力用在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上。“7%左右”正是在平衡多方需求基础上得出的数字,符合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合而言之,中国经济发展寻求的是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更何况,“7%左右”只是一个区间值,是就全国平均而言的目标,不同季度的真实运行中可能或高或低,各地在实践中可能有高有低,年终指标也有可能超过预期指标。还是那句话: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变化,不要争一时之快慢,不要过分纠结一两个百分点的升降。

  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