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西安国际化 ——访长安大学刘吉发教授
“古都西安是华夏文明的生成原点,华胥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历史根脉。周秦汉唐标识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主轴,长安文化构成了古代东亚文化的历史高地。”长安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吉发教授昨日对记者说:“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大西安国际化进程总体要求,标志着西安驶入推动城市国际化的快车道。如今,文化与科技构成了西安国际化的‘双轮驱动’。 ”
西安文化国际化可沿着历史文化现代化之路向前推进
刘吉发认为,中华民族的国际化历史就从西安起步,汉代张骞开辟了连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是代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中华文化也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从而形成了中原文化国际化的历史标识,从此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中华文明就在这种交流互动中走向辉煌。当时的唐代长安已成为东亚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此时就有“东长安西罗马”之说。长安古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互动,为今天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奠定了历史根基。
刘吉发说,我国今天的国家战略也是基于古都西安的历史考量,我国国家层面建设的三大国际化大都市,也各有其自身不同的战略定位。如果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那么西安则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这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三足定位的战略安排。因而,西安的国际化首先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文化国际化是西安国际化的优势所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选择。
他解释说,古都西安是人类传统文化的东方高地,西安文化国际化应沿着历史文化现代化之路向前推进,从而才能完成民族文化国际化的时代重任。今天的西安文化国际化应着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从而为国际社会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精品。西安文化国际化承担着树立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的文化重任,旨在传播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进而彰显中国力量。
刘吉发谈到,就人类文化结构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西方现代文化的主体则是科技创新,人文与科技代表着人类社会文化结构的东西两翼。因而,西安文化国际化也必须走人文文化科技化之路,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这不仅符合国际社会的审美需求,而且也符合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也只有把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工成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文化产品,才能有力推动西安文化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打造尖端科技国际化的“硬科技”之都
刘吉发谈到,回顾传统是为了更好地立足现代,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把我们推到了时代的前沿。现代文明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科技文明,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西安也必须抓住尖端科技重新布局的时代机遇,以科技产品的国际供给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着眼点,从而使西安快速成长为国际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
他认为,西安是尖端性“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西安也只有站在人类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前沿,才能站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国际前沿,因而发展尖端科技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时代选择。因此,创新西安科技发展政策,优化西安科技发展环境,积聚全球科技发展人才,提升尖端科技发展动能,打造尖端科技国际化的“硬科技”之都,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义不容辞的国际重任。
刘吉发表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刚柔并济的“两轮驱动”,从而才能实现西安走向国际社会的双口对接。如果说文化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柔性之轮,它能使西安的城市形态更有品位;那么科技则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刚性之轮,它能使西安的城市发展更有骨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尖端的高新科技,构成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两大巨轮。柔性的历史文化与刚性的尖端科技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车之两轮,二者同向发力方能协同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实践进程。
他解释说,城市生产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只有提升大西安的城市生产力,才能增强大西安的国际辐射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实践工程,本质上是提升西安的国际化生产力。西安文化国际化的本质是发展西安的文化国际化生产力,西安科技国际化的本质则是发展西安的科技国际化生产力。发展大西安的科技国际化生产力,就要着力推动大西安科技生产关系的立体变革,深度改革大西安的科技管理体制,充分释放大西安科技发展的巨大能量,从而才能增强大西安科技发展的国际势能。
最后,他表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践,是西安新时代大力发展城市生产力的战略路径,也是新时代大西安推进国际化进程的目标定位。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优势,在“一带一路”合作共同体建设中应首先发挥生产力的驱动作用。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双轮驱动”,文化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的整体协同,能够把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的大西安推向国际前沿,从而使大西安真正成为亚欧合作交流共同体的东方高地。
编辑: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