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力量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他还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而根植于人民的文艺创作更应该兼具社会和市场双重价值。文学应该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在战争年代好比刀枪,笔尖锋利、一针见血,在和平年代好比号角,吹来正能量,吹响中国前行的方向。
人民历来是检验文学作品好坏的试金石,习总书记的讲话从时代的高度指出当今文艺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闭门造车”要不得,文学不能沦为文字的工具,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特别是当下一些网络文学写作者,为了作品的点击率和销量,不惜歪曲事实、脱离实际、违背历史,甚至杜撰出一些子虚乌有之事,加入许多低俗和色情以博读者眼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学作品首先要对人民负责,所有的大众文艺必须源于生活,而不是空穴来风和子虚乌有,当下的影视剧已经成为许多观众获取历史和生活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不能以史为据,源于生活,那么文学就丧失了“载道”的意义,沦为感官娱乐的工具。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文学要源于生活,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人民是文艺创造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文学的中国梦,更应当是指引社会前行的指明灯,当代文坛,文学作品长度有余、力度不足的现象频现,要么固守传统、模仿前人,要么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要么追求形式、缺乏深度,缺乏独立思想和人文关怀,缺少民间资源的润养。仅长篇小说,每年就出版几千部,网络文学更是充斥着人们的视觉,冲击着读者的感官,而其中真正有分量、有内涵的作品少之又少,多数作品只能是造字的工具。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便很难传世,缺乏深度,只追求形式上的新奇,难成经典。陈忠实曾说:“《白鹿原》是我的生命,书中每一个人物都能找到原型。”柳青当年创作《创业史》时扎根皇甫村10余年。真正经典之作不仅需要厚重的积淀,更要来源于生活,要契合大众的审美追求,要经得起时代的检验。
当代陕西文坛,作家们一直践行着现实主义写作精神,从柳青始,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带灯》以及新出版的小说《老生》,也包括路遥的《人生》,莫伸的《尘缘》、《一号文件》,叶广芩的《青木川》,王蓬的《从长安到罗马》等等,都是现实主义的力作,除此之外高建群、和谷、商子秦、陈长吟、冷梦等人都以小说或散文践行着现实主义写作精神,根植于土地、根植于基层,很多素材都来源于亲身经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撑起了当代陕军大旗。新世纪成长起来的王妹英、王宏哲、贝西西等年轻的陕西新锐作家群体,也秉承了文学陕军一贯的现实主义写作之风,王妹英的小说《一千个夜晚》、《福满山》一经发表就备受关注,已经成为陕西新生代作家的代表。
陕西文坛成绩是斐然的,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学家肩上的重任,更应该警惕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杜绝文学作品抄袭模仿、千篇一律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叶广芩表示,民间有很多我们在热闹与喧嚣中感悟不到的真谛,到基层去,踏踏实实地向人民学习,踏踏实实地写作,将传统文化的精彩和对现实文化的关怀纳入到作品之中,使它们形成一种反差而又共生互补,这是作家的责任,是赤子对于家乡的责任,这责任直到永远。文学家更要肩负起“载道”的重任。在新时代,作家不仅应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更应该成为文学中国梦的创造者和实现者。陕西的文艺工作者,更应该发扬“陕军东征”的劲头,为陕西文学和中国文学打造更多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