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助推西部转型发展

04.11.2014  11:2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一纲领性的决定,必将对西北地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进一步推进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因地制宜创造农牧民身份转变的社会条件


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重点是促进农牧民的身份转变,使广大农牧民享受到城镇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创造农牧民身份转变的社会条件。我们认为,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牧民身份转变包括两个方面:通过定居城镇转变为城镇居民身份,或在新农牧区建设中转变为职业农牧民身份,均享受城镇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身份转变必须考虑民族和经济文化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尊重当地各民族人民的意愿,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广大农牧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此,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西北地区农牧民的生活空间与农牧民的利益格局,可通过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牧区协调推进,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农牧民顺利转变身份。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通过深入探讨西北地区的地域性经济文化特点,使这里的各族人民发挥其经济文化方面的特长与优势,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可以说,特色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牧区协调推进,是目前实现西北地区农牧民身份转变的有效途径和落脚点。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动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保障。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稳妥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西北地区处在欧亚大陆腹地即为边疆地区,这里居住着多个跨国民族,在经济文化形态上与毗邻国家同源异流发展的民族间存在着同构性特点;这里的小城镇大多数是在村庄和牧业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城市与城镇规模数量尚不足。同时,作为国家的战略屏障,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和多民族、多样性文化等因素使其城镇化道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深化社会体制机制等多项改革,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开辟西北地区城市与城镇多元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的发展道路,迫在眉睫。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国家时,明确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决定。由此,西北地区迎来了通过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北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与城镇集中协调发展,由产业特色支撑的城市群提速发展,必将构筑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景象。

促进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不仅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载体,也是加强各民族人民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黏合剂,对实现西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北地区城镇化的实践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西北地区表面显现的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景象,然而当深入到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后会发现文化、制度、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相对于物质方面而言处于滞后状态,存在“文化滞后现象”,阻碍了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失调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西北地区的整体发展速度,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培育着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精神状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掌握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变迁规律,适时采取制度上的创新予以调整,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尽量避免并正确认识和处理因经济文化发展不协调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同时,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社会资本,是提升社会治理内升动力的途径。事实上,各民族共享的区域性经济文化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建设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增强西北地区各民族居民的社区意识与心理认同感的基础。我们可以基于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区域性经济文化共享与社会治理的耦合事实,推进西北地区社会治理工作,这也是一个可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社会治理策略。显然,加快西北地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已是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


总之,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是居住在西北地区的各民族农牧民身份转变的过程,也是其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迁的过程。西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始终坚持以当地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和诉求为核心,通过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与城镇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创造农牧民身份转变的社会条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为发展契机,实现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牧区协调推进,全面实现西北地区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建设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都应是实现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