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画展看什么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展览的数量越来越多。今年,先后几种梵·高展览来到京城,这倒不是每幅都价值数亿的梵·高真作来了,而是一种叫做“新媒体画展”的体验式展览。近日笔者去现场看了这样一场长达一个小时的多媒体画展。
走进展厅被周身几米高的黑色背景板环绕,空中也悬挂着同样的大小不一的背景板,这些展板高低错落不规则地分布在参观者四周,当灯光全部熄灭时,保证尽量多的视觉空间能够被投影所占据。从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展览采用最新的SENSORY4感映技术,将多媒体画廊与量身订制的展厅结合,运用40多个高清投影的屏幕展现出梵·高一生创作的画作、手稿以及书信内容,共3000多幅作品。展览都像是播放一部梵·高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意图在展示艺术家的作品时,也捋顺作者的人生轨迹。而且对于画家来说,他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常常成为创作的对象,了解画家的生活状态就成了欣赏作品必需的背景知识。
其实多媒体展览看的并不是画,而是故事的脚本,我们往往最初会被这种新鲜的展示形式所吸引,然而不管屏幕有多么高清,作品数量有多么丰富,观赏真迹都是欣赏美术作品最好的方式。笔者曾经在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中近距离观赏过梵·高的十几幅作品的真迹。美术馆的真迹大多不到一平方米大小,观者最近可距离半米之内观赏,作品的每一道笔触的走向都能够看得十分清晰。用多媒体影像的方式展现,就算画作的清晰度和色彩的真实度能够与原作达到最大的接近和还原,也不能和美术馆里的真迹比拼清晰度。在多媒体屏幕上,作品被放大成原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为的并不是让观众欣赏每个笔触的细腻,而是一种置身其中的视觉冲击。
笔者注意到,展览并不是以客观叙述梵·高生平的方式希望人们去了解一位作家,而是带有了许多主观的视角,让参观者体会和理解创作者的内心活动。在其中一块屏幕上不停打出的梵·高的语录“黄色多可爱,它代表太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就是向日葵”来配合金黄的《向日葵》,而“街上灯火通明,仰头繁星点点”等展示《夜晚的咖啡馆》。看着这些,我们能够理解这位几乎疯癫的艺术家对于色彩的执着和他每一个时期创作出的不同风格的作品系列。
这样的多媒体展览在京城已经不是头一回,不过表现手法倒是大同小异。连梵·高的后人前不久来中国时宣布做“正版”的多媒体画展时也强调,欣赏美术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让人们走进创作者的内心,了解艺术家的人生。不过对于已经对艺术家有了基本了解的美术爱好者,是不是真的要花上百元去体验一趟这样的“4D巨幕画展”,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