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小慢车“车厢集市”扶贫忙

23.01.2019  16:35

  清晨6点,雪后的陕西汉中火车站站台上,寒风刺骨。返乡探亲的郑小华和妻子拉着行李箱,踏上回阳平关老家的8361次列车。两人发现,和以往不同,这列绿皮车又“”长了一节。“对,多了一节乡村集贸市场,你们过会儿也可以去‘赶个集’…… ”列车长冯凡萍的回答让小两口感到新奇,急着要去探个究竟。

  同一时间,陕西省勉县小寨火车站背后的大山深处,李家河村厚厚的积雪还未化开。68岁的老汉田世贵背上竹篓,顺着山路往火车站赶。用蛇皮袋分装好的黄豆、花生、核桃等,在背篓里发出沙沙的声响。

  田老汉边走边盘算,先去8361次列车上的集贸市场看看,保不准有乘客想顺手买啥,卖不完的还可以去代家坝赶场。李家河距小寨站有5里路,快步走至少1小时才能赶上车。

  8361/2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为方便汉中片区铁路职工上下班开通的通勤车。这趟车单程运行117公里,途经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沿路沟壑密布,交通不便。为解决沿线村民外出务工和日常出行需求,这趟车连续14年向普通旅客开放,并从最初的两节车厢逐渐增加到4节。

  考虑到乡亲的经济情况,票价从区间最低1元,到全程7.5元,开行至今从没涨过价。虽然车上夏无空调、冬无火炉,饮用水也全靠乘务员拎上车,但这趟车却为山区群众提供了便利,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幸福乡村号”。

  郑小华从小就坐这趟车,上学、打工直到成家,他年年都能感受到这趟车的变化。“第一次见识车厢集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郑小华发现,“车厢集市”分3个区域:靠前一进门,一侧是放置背篓和大物件的置物区,为了行车安全还有安全带可以固定;另一侧是初级农产品置放区,不锈钢台面擦得干干净净,后面还有一排木椅和电子秤。中部,一侧是货架,可以放置带包装的农产品,另一侧是几排面对面的木座椅,方便大家议价、休息。后部则是清洁区,设有洗手池等。

  为安全起见,“车厢集市”地板上设置了防滑纹。墙壁上挂着诚信交易牌、土产信息板,还有西安局集团公司的扶贫成果展示栏。地板上,大幅的“慢火车·优生活”标识清新爽目。

  小慢车穿山越水,一路行驶,八九公里就要停一站。冯凡萍告诉记者,售货的老乡都年龄偏大、生活不宽裕,又不会上网、用微信,就靠着赶场卖卖山货,“我们就想建个平台,帮他们给自产自销的山货找个销路”。

  去年开始,小慢车上搭建起“乡村淘”信息交流平台——每节车厢两端都设有信息交流板,有销售和购买需求的群众,都可以免费将信息登记在板上。可是,时间一长,信息量大了,平台满足不了更多需求。“小站停车时长短,旅客常常还没买到称心东西,就要往回返。村民携带的农产品也没有合适区域存放,买卖都在车厢内完成,不仅占了空间,还影响到一些旅客休息。

  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破例和汉中车务段指挥中心、车辆部等部门联手,斥资50多万元,为小慢车加挂上一节特殊车厢,成为方便群众交易的“车厢集市”。

  欧家坡、史寨、勉县……火车一路走走停停,带着蔬菜、腊肉、香菇、木耳、土鸡的村民多了起来。

  汉中车务段驻点帮扶唐家湾村的“第一书记”陈罡,刚在货架上摆好带来的黑糯米、黄香米,就有旅客过来询问。田世贵也刚从小寨站上了车,得知他不识字,又有1000多斤稻谷、2000多斤小麦还没卖出去,冯凡萍帮他在待售板上留下了信息。

  车停在宁强时,兴科生态农业合作社的高晋上了车,随行的乡亲带来了农家萝卜干、盐菜、蜂蜜和羽毛油黑发亮的土鸡。一时间,问候声、鸡鸣声、咨询声交织在一起,车厢集市“开张”了。

  高晋是华严寺村的致富能人,带着村里的249户贫困户“抱团”脱贫。2016年,在村镇支持下,她组织村民建立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传统农耕、山地果林。两年时间,她先后带动65户村民一起创业。

  靠着“车厢集市”的帮衬,田世贵家盖了新房。高晋也实现居家创业,她告诉记者,去农校学习,谈订单,这趟小慢车可没少坐,去年还加盟了小慢车的“乡村淘”。2017年,她给农户投了4万只黑乌土鸡苗,年底除过返本利润,又给农户“分红”了1.2万元的果树苗。

编辑: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