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安加速奔跑 引两会记者盛赞
-特派北京记者康乔娜张佳
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世界经贸中心。今天,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是新时代赋予这座城市的重任,行政效能革命、五星级服务、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是这座城市加速奔跑的决心与姿态。全国两会期间,西安的崭新气象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
求是《小康》杂志社编委:
西安满足了世人对大唐盛世的想象
满足了中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想象
“西安我去过很多次,自己去工作过,也带家人去旅游过,西安文化底蕴深厚,坐拥大雁塔、城墙、兵马俑等资源禀赋,又有大唐芙蓉园、大唐西市等人文景观,人们能在西安找到所有对大唐的美好想象。”对求是《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来说,西安满足了世人对大唐盛世的想象,满足了当下中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想象。
去年以来,西安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屡上热搜,在张志看来,这是西安通过高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谁能利用互联网工具占领媒体传播平台,谁就走在前列。”
采访中,张志也表达了对西安的期许:“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希望西安可以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把‘店小二’的服务落到实处。”张志认为,西安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应该把“店小二”的精神赋予每个人,人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是“店小二”,共同推进西安文明发展,参与西安城市治理,让西安的明天变得更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部主任:
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运行
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
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235列,年度实现重载率、货运量、实际开行量三项指标全国第一。近年来,在“长安号”的带动下,西安的港口口岸平台、立体物流通道、产业高地和自贸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
“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打通了向西开放的通道,既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也带动了产业的布局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部主任梅淑娥表示,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现在“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必须要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有所作为,而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是关键,这方面西安走在了全国前列。
“我每年都会去西安好几次,这座城市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环境卫生越来越干净,城市建设也非常现代化。”梅淑娥告诉记者,西安通过发展夜光经济,整个城市非常漂亮。“我喜欢西安,为西安点赞!”
新京报记者: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安之前给我的印象是很古典的,现在摇身一变,在网络上走红,给人感觉西安一下子年轻起来了,也赋予了这个城市新标签,让人们耳目一新。”新京报记者侯润芳在谈到西安的城市变化时说,她认为西安最核心的IP应该是文化,激活了文化要素,西安一炮走红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如今,西安成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侯润芳说:“西安想要高质量发展,如何留住人才是关键。”她表示,西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应注重人才的留用,通过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通过现代手段激发传统文化活力
西安重新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提到西安,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陈洋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是羊肉泡馍。“我没有去过西安,但也知道西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近两年,在互联网上传播很广的摔碗酒,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不一样的西安。”
去年,西安通过抖音迅速蹿红,也带动了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陈洋表达了他的看法:“通过现代的手段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让十三朝古都焕发青春,让西安重新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是一件挺好的事儿。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陈洋说:“西安主动拥抱新技术,对新传播手段的大力支持,也体现出政府职能的转变、作风的转变。我还没去过西安,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北京晚报记者:
去西安能寻到中国的根源
北京晚报记者程功多次去过西安,很喜欢西安的历史文化韵味。他说:“西安这两年变化挺大的,大气之余多了些时尚感觉。”
2018年国庆节,程功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去了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西安地标式的地方,他带着孩子一一走过。他说:“带孩子去西安能寻到中国的根源。”
同时他特别强调,去年十一旅游高峰期间到的西安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市区到兵马俑和秦陵的摆渡车。那是他走过的旅游景区组织最合理、秩序最井然有序的体验。没有遇到黑车,也没有强行拉客、堵路等情况,人流疏解方向明确、指示标志清楚,车辆衔接准确,游客游览参观便捷。他觉得这些细节就是西安的变化。另外,市区内的夜景和大唐不夜城的璀璨,对于摄影记者来说,也是非常出作品的地方。他觉得西安越来越干净了,越来越漂亮了,西安人也特别热情,再有机会他还会来西安。
新民晚报记者:
在西安看古老与现代的碰撞
感受历史与时尚的交融
新民晚报记者张龙特别喜欢古诗和音乐,提起西安,一句“云横秦岭家何在”和一首《西安人的歌》,顿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作为常年在上海工作的武汉人,张龙竟然能用西安方言唱《西安人的歌》,而且唱得还不错。
张龙的父亲年轻时在西安当过兵,他还曾陪着老人专门去西安看了看。他说西安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现在又散发出网红魅力,特别是大唐不夜城的夜景,真的美得令人惊艳,网络上对西安的各种展示、描述,还有《西安人的歌》,也传遍了大江南北,让人对西安有着无限遐想。
在张龙看来,西安正散发着现代的光辉,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时尚了。他希望有一天能哼着《西安人的歌》在西安的街头走一走,感受古老与现代的碰撞,历史与时尚的交融。
加强西安、香港间的交流合作
携手为“一带一路”建设作贡
“硬科技、国家中心城市等西安特有的城市标签常常见诸海外媒体的报端,‘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的加持,也让更多的海外人士对这里充满了向往。”在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李阳波眼中,西安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兵马俑、大雁塔、大明宫等名胜古迹享誉世界。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安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也让人印象深刻。
李阳波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他的一位朋友专程从香港飞到西安过年,回港后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样一句话:“惊艳,漫步大唐不夜城宛如梦回大唐;惊讶,穿行西安高新区犹如回到香港中环;惊奇,现代光影与千年文物遗存完美结合;惊叹,‘西安年·最中国’融通古今、贯穿东西,名不虚传。”
“我觉得这句话,代表了很多对西安有好感的海外人士共同的心声。”李阳波表示,希望西安能坚持这样一种独有的发展之路,在坚守自我、坚定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巧妙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典范。
“香港是世界金融、旅游、文化中心,汇集了全球优势资源,目前正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希望西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进一步与香港加强交流,共同携手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多贡献。”李阳波说。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