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后丨遗体解剖为何如此重要

27.02.2020  13:53

  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两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工作于2月1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完成。目前,两具遗体解剖病理已被送检,以期揭示新冠病毒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其相关临床之间的关联。

  参与解剖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解剖报告还没正式公布,但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发现,新冠肺炎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同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些患者肺部切面出现黏液性分泌物。目前切片结果显示,肺泡功能可能受到损伤,然后气道又被黏液堵住,临床上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所以要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需要把气道打通,对黏液进行稀释、溶解。

  “解剖前,我们集体给他鞠躬,鞠躬时间特别长。我们对逝者非常尊敬,发自内心非常感谢他们,他们是大爱。”刘良说。病理解剖可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和后续研究提供重大帮助,那么到底何为病理解剖?为什么它如此重要?病理解剖究竟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何帮助?

  遗体解剖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遗体解剖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及剖验,提取有关检材和证据的过程。遗体解剖对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阐明及疾病的预防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根据遗体解剖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目前我国学界一般将遗体解剖分为普通遗体解剖和司法遗体解剖两种。前者主要是指医疗卫生部门的一般遗体解剖,如医院的病理解剖,以查明死因为主要目的。后者则包括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系统的法医学遗体检验,以及医学院校的法医学系或教研室受政法机关和卫生主管部门委托的法医解剖。

  此次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的解剖,实际上就是一种病理解剖。通过病理解剖,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得知患者的致死因素,验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对导致死亡的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合理的救治方法,有效提高医疗诊断和医治水平。

  病理解剖对医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现代医学解剖起源于西方,20世纪,中国推广西医后,人们开始对遗体捐赠、遗体解剖有一定了解,逐渐接受遗体捐赠,对于发展我国医学科学事业和提高医疗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病理解剖对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遗体解剖时发现58%病例合并霉菌感染,为临床提供了采取相应措施的依据;根据青鱼胆中毒病例遗体解剖的结果为临床提供了抢救的关键是解决肾功能衰竭的依据;(超薄)断层解剖学中虚拟人的研究,更为医疗、医学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展示了广阔前景。

  2003年SARS暴发后,病原体最初被认为是破坏力并不大的“衣原体”,但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应用抗生素无效。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教授丁彦青完成首例SARS死者遗体解剖后,结合当时在南方医院进行的4例尸检结果,综合判断病原体应为“病毒”。通过解剖还了解到,病毒不仅引起肺损伤,还可感染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液,这些都为SARS患者治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对新出现的疾病,也需要通过遗体解剖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如艾滋病、军团菌病及无反应性结核病等的发现和认识,都是建立在大量遗体解剖的基础上。

  通过病理解剖也可有助于临床病理讨论和研究,临床上许多疑难病例的讨论,最终都是以病理解剖结果来验证临床诊疗正确与否,从而使临床医师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学会辩证的分析方法。在实际临床中,每做一例病理解剖,就等于一次科研,将解剖资料进行积累分析,就可找出内在规律,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可见病理解剖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推测及临床医学发展、预防医学发展均起着重要作用。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很多疾病均可采用现代化手段得以诊断和治疗,如免疫检查、无创生化、CT、X线、MRI等诸多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段,还有脏器穿刺、介入检查、内窥镜检查等活体检查方法可是在实际的诊断与治疗中,这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将病灶的严重性、特性、发展趋势等准确显示出来。特别是无创检查,要想从显微水平去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明确患者死因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而通过遗体解剖,能够进行全面的病理学检查,加强对疾病的全面了解。

  据统计,各种影像学的正确诊断率为90%左右,而病理检查的正确诊断率则达99%以上。因此,专家称病理检查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新冠肺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还未得到科学解释。病毒究竟损害了什么器官组织,现行的治疗效果如何,后期科研人员如何研究建模,等等,这些都需要病理诊断。

  遗体解剖能为新冠肺炎治疗提供哪些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对新冠病毒感染致病、致死的病理学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对病人体内的免疫性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细胞缺氧或用氧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还缺乏形态学依据,这些都需要通过解剖才能知晓。

  丛斌表示,如果我们能从遗体组织内分离出病原体,就可以对病原体外壳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并可做一、二、三代的比较研究,视其毒力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随着遗体解剖的有序推进,有望寻找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是这两位遗体捐献者的医生。她在日记中写道:“全武汉人民甚至全国人民应该感谢这两位病人和他们家属的决定,感谢这些饱受创伤的武汉人,感谢他们还来不及悲伤、却在背后的无私和奉献。有这样的人民,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全国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相继完成的背后,是病人与家属的巨大贡献。查明死亡的真相,是为有尊严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更多人带来生的希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徐梦龙 )

编辑:高蒙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