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乡村游服务设施有待补短板
马嵬驿景区内游人如织
景区附近的村民将耕地变成了停车场
新鲜空气、“土鸡土鸭”、淳朴民俗、逃离雾霾……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开始期待走出城市圈,走进“美丽乡村”。乡村游的火爆,不仅惊艳了都市白领,也成为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利器”。
然而,火爆的乡村游不断暴露出粗放发展、景区人多、路堵、车难停、小吃量小价贵、不卫生,相比这些众人熟知的“陈年槽点”,配套设施不健全、没有特色体验单一,缺乏完善产业链条、不能形成长足吸引力,项目盲目上马,开发时城市化、雷同化明显,展示乡村差异、挖掘乡村内涵、突出乡村特色不够等诸多问题,让众多乡村民俗游项目遭遇发展瓶颈。
热力不减的乡村旅游
提起乡村游,人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词语,或许是农家乐。曾几何时火热的农家乐,已逐步被“袁家村”们所超越。号称“关中第一村”的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更是曾创下连续三年,每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年营业额超10亿元的骄人战绩。
袁家村的成功,不仅在令陕西老牌旅游胜地,秦始皇陵博物院(兵马俑)、骊山华清宫、华山(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兵马俑接待游客11.4万人次、华清宫接待游客6.96万人次、华山接待游客7.03万人次)等景点自愧弗如的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参与其中。咸阳马嵬驿、周至沙河水街、蒲城重泉古镇、西安白鹿塬民俗文化村、兴平宏兴码头以及西安永兴坊等乡村游景点,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起来。网络上的一篇《神奇袁家村PK疯狂马嵬驿》的文章,在引起网友极大讨论的同时,更是炒热了乡村旅游这个话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为数不多敢和袁家村“怒怼”的马嵬驿,在刚刚过去的“五一”三天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46.6万人次,已赶超袁家村的43万人次,虽不及茯茶小镇的61.3万人次,但在众多的乡村旅游景点中已属前列。
背靠杨贵妃墓,再借助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使人感叹美人香消玉殒的同时,联想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杨玉环与唐明皇这颇显悲情的爱情故事的“推波助澜”,“在历史文化上,这使得马嵬坡更加具有些神秘色彩和悲剧的爱情故事”,在外地读大学的张萍说,这是他第二次来到马嵬驿,不仅仅是因为马嵬驿具有的悲情历史故事,还有就是这里凭借地势沟壑的布局以及陕西的一些特色小吃。
“与袁家村平坦的地势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势不一,高高低低的,还有一些古老的城垛和城楼。”张萍笑着说道,在高处的城楼上面,不仅能够看到底下熙熙攘攘的人群,还能够看到远处的景色。“能够放松一下心情呼吸新鲜的空气,还能够吃到特色的小吃,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依托乡村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的新兴旅游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壮大,已然成为旅游业的一块“新大陆”。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2016年陕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7亿人次,占到全省总接待游客数量的38%,综合收入达到210亿元,从业人数24万人。并且我省已经成功创建17个旅游示范县,31个旅游文化名镇和97个旅游特色名镇、157个示范村,以及由陕西省旅游局遴选出来的十大乡村旅游带和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首次发布的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2016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中,我省的乡村旅游也仅次于浙江,排在全国第二位。
停车难成乡村游的“心病”
与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马嵬驿相比,周至的沙河水街,就没有那么多历史可讲了。“我们这里,中间是河道,两边是房屋,看着还颇有种江南水乡的特点。”沙河水街附近的村民李社教说,他和家里人晚上散步的时候,都会经常到水街里面去转转。
李社教家在沙河水街附近有一块耕地,“地不大,只有不到一亩地,之前还会在地里种小麦呀、蔬菜呀一些东西。”李社教说,2014年沙河水街建成以后,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许多游客在园区内无法停车以后,就将车辆随意停放在了路边,车辆一多也就影响了这里的交通。所以他和许多村里人一样,都将自家耕种的土地空出来,来供游客停放车辆。“一次收费10元钱不限时间,平时上班时间几乎没人停车,就只有节假日的时候人才多。”在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李社教的停车场里就停放了一百多辆车,收入一千多元。
“不方便,极其不方便。门口有一个停车场,但是不对外,必须要有介绍信或者通行证才能进。否则就得停在路边,或者找农家停。”4月30日,西安市民马学武带着家人开车来到白鹿原影视城游玩,在通往景区的107省道上拥堵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将车开到了景区门口,此时他才发现没处停车,路边的村民门口能停车的地方都停满了游客的车辆。“没有想到,这么多车啊!”马学武急得满头都是汗。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辛苦寻觅,马学武终于瞄准了一个车位,总算解了燃眉之急。
“相比起成熟景区,乡村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发布等更为薄弱。”资深乡村旅游研究专家李战民坦言,在旅游高峰时期,即便是成熟景区都面临堵车、停车难、接待量“爆表”的问题。乡村游目的地多以粗放、随意为主,这样的问题就更加明显。
便民服务设施少且不完善
地形、文化加小吃的民俗小镇,也少不了颇具当地特色的表演。在马嵬驿和永兴坊的中心地带,都有一个小型广场,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戏台,时不时也表演些展现陕西民俗的节目和乐曲,广场上还会摆放一些圆桌和椅子。在游客小王看来这是个好事,“可以向外地游客展现陕西的特色文化。”小王说,令他不解的是广场上摆放的椅子并不能免费坐。“一坐上去,马上就会有服务员模样的人过来,问你喝什么或是吃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消费,就会让你离开。”
其实这不单单是小王一人的烦恼,更是表达了广大游客的心声。在马嵬驿和永兴坊记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后又在广场上转了几圈,也都未发现有供游客休息的凳子。而且不仅仅是广场一处,在整个景点,园区内供游客休息的凳子也都少的可怜,还有部分游客不得已拿张报纸铺在花台旁边,坐下来歇歇脚。“或许是乡村旅游发展快,时间短,一些配套服务措施和基本公共设施都未跟上。但一个好的景点,不仅仅是有自身的特色,一些便民的服务及基础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采访中,不断有游客就吐槽很多乡村民俗小镇等景点,卫生间、停车场、WiFi网络、游客服务中心以及供给游客休憩的凉亭等都很缺乏。在实地探访中记者发现,部分景点中,便民服务设施虽然也有,但都很少并不完善。比如永兴坊有直饮水处,但只有一处而且还已损坏,并不能使用;沙河水街卫生间很少,人流量一多还需要排队;宏兴码头虽然有一些带有特色的凉亭和自助贩卖机,但都很稀少。据该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景区还在建设和完善中,所以一些便民服务设施都还在建设当中。“下一步我们会增加园区内的凉亭、自助贩卖机和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也正在建造中,建成以后,可供游客休憩、饮水以及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
如何避免家家都是“袁家村”
看景听音、吃农家乐,上午去了下午走;千村一面、到了哪里都一样;脏乱差、服务不规范……游客需要什么旅游体验?乡村游发展的瓶颈如何打消?乡村游产业如何升级?
“说千篇一律有点过,但说大同小异估计大家都会赞同,内容基本上就是地方特色小吃、人造景点、简单的乡村农业体验。一些景点节假日人稍多一些,平时游人很少,有的甚至变得冷冷清清。同样是乡村民俗游,一冷一热的变化告诉我们,没有文化依托、没有精神体验、没有成熟的发展思路,仅靠小吃一条街是留不住游客的。要破解乡村游面临的瓶颈问题,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经营者、开发商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办法,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避免盲目模仿,一切还是要从创新开始。”李战民在调研中发现,就在一些人造古镇经营惨淡,苦苦支撑甚至关门歇业之时,一些新的项目还在上马。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许多的乡村旅游景点已经有意识的展现自身的特色,从而逐渐避免“千村一貌”。马嵬驿依托当地地势地貌,永兴坊则仿照唐长安城的布局,沙河水街依靠沙河来建造,宏兴码头则以渭水古渡码头为特点。
要使乡村旅游长久发展下去,不仅要具有自身特色来吸引游客,景点还要留的住游客。“宏兴码头不仅有马戏团表演,还有草坪婚礼区、儿童乐园等供游客嬉戏游玩。”宏兴码头景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宏兴码头还将建有温泉浴池以及酒店,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娱乐设施。不仅仅是宏兴码头一家,马嵬驿、袁家村、茯茶小镇以及白鹿原等乡村民俗小镇,在利用自身优势的情况下来布局下一步的规划。(文/图李炜 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