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2016年1月5日头版头条:陕西“组合拳”支持经济发展回归“第一方阵”
陕西“组合拳”支持经济发展回归“第一方阵”
中国财经报2016年1月5日头版头条
作者:薛建刚
本报讯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陕西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稳工业增长、稳投资拉动、稳金融支撑、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节奏,果断出击,精准发力,打出“组合拳”,支持陕西经济发展回归全国“第一方阵”。
据了解,2015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陕西经济出现了滑出底线的空前压力:从过去5年年均增长11%、2014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9.7%,下滑到2015年一季度仅为6.9%,这也是新世纪以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退出全国“第一方阵”。经过努力,2015年上半年,陕西经济增长回升至7.3%,三季度同比增长7.6%,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0.7和0.3个百分点,呈逐季回升态势。
在这一回归过程中,陕西财政为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新筹集100亿元,加大对稳增长的投入力度。在按年初预算安排,继续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投入的同时,6月份又通过整合资金、盘活存量等方式,筹集了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工业稳增长,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普通公路、城镇基础设施、教育、水利等重大公益性项目,直接拉动了投资,发挥了稳增长的作用。
充分发挥1260亿元政府债券在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省财政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加快完成1260亿元的政府债券发行任务,并及时将发行的债券资金拨付项目单位和市县财政,一部分用于置换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到期债务本金,另一部分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公路、水利、城市地下管网、智慧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资本支出,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认真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努力减轻纳税人负担,预计全年减免退税202亿元。同时,对涉煤收费基金实行清单制管理,深入开展煤炭、原油、天然气收费清单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稳定就业岗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建立起财政、金融、担保联动机制,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据了解,陕西省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55家,注册资本165亿元。2015年中省财政安排资金1.65亿元,通过股权投入、业务补助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壮大资本实力,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目前,这些担保机构在保企业19358户,较2014年增加2543户,中小企业占在保企业户数96%。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较高的现状,省财政建立了担保机构风险补助机制,每年安排3500万元,对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实行限率补偿。同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对在境内外首发上市的中小企业或再融资的给予奖励,共奖励65家、奖励400多万元。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支持。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陕西省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发放贷款。
发挥政府采购功能,加大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比例。目前,小微企业中标金额,占全省政府采购总金额70%以上。支持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工作。各银行为省内小微企业共授信约13.2亿元,推动了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发展。
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创业载体建设,开展“陕西省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认定工作,首批认定20家创业示范基地。通过整合创业孵化基地、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力量,组建了陕西创新创业联盟,发展壮大陕西众创空间。每年评选一批“创业明星”,并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奖金。大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将一次性求职补贴调整为求职创业补贴。将大学生村官和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纳入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补贴对象范围。支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陕西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和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继续大力支持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对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镇每年补助1000万元;对 31个文化旅游名镇,每镇每年补助500万元。目前,35个重点示范镇面貌明显改观,产业发展不断增强。31个文化旅游名镇形成了红色教育、宗教历史、自然生态、边塞风光等特色城镇雏形。
开展四项扶贫创新试点。201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5亿元,选择部分县开展了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和旅游扶贫等四项创新试点,进一步推动了精准扶贫。
更加注重采取股权投入、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实行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股权投入,将各类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由直接支持改为股权投入。2015年通过股权投入投资8.04亿元,支持242个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发展。积极设立基金,带动社会资本。目前,省政府出资设立的基金达22只,总规模167.4亿元,投资领域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旅游文化、医药、循环经济等多个方面。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看,共有循环经济、现代能源、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高技术服务、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10只新兴产业基金在运作,省财政参股10只基金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比例为1:4,放大了5倍多,并且在项目投资中又二次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主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依托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等。在投资领域上坚持“两个60%”规定,即投向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且处于初创、早中期的创新型企业比例,不低于60%;投资于省内的资金比例不低于60%。通过基金转变了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