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版)《陕西日报》:加强基层监管 确保食药安全

06.01.2015  14:05



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41229/html/page_14_content_003.htm

 

 

加强基层监管 确保食药安全

——访杨凌示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新龙

 

杨凌示范区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中切实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按照“一镇(街道办)一所”的原则,全区5个镇(街道办)均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核定编制30名。在村和社区设立食品药品协管员,共91名。全区形成了示范区、杨陵区、镇办三级分级负责,村级协管员配合,共同实施食品药品监管的“三位一体”工作体制。 
        今年,杨凌把基层监管所建设列为惠民十件实事之一。各有关部门快速行动,监管所建设顺利进行。杨陵区财政列支150万元用于监管所建设工作,运转经费及时进行了调整划拨。各监管所工作人员全部到位,所长100%配齐。各监管所办公用房总面积都在200平方米以上。通过政府采购,监管所都配齐了日常办公和执法装备。 
        针对基层监管所机构新设立、人员新配备、业务能力不足的实际,示范区食药监管局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了工作指导。通过集中辅导、以会代训、现场讲解、外出参观、机关同志定期包抓指导等多种形式对监管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监管所分别制定了内部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等18项制度,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制作了监管工作及日常办事流程图,公开了办事指南、服务承诺和举报电话。监管所工作人员全部参加了全省统一的执法资格考试。 
        各监管所边建设、边学习,在监管工作中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截至目前,按“一企一档”要求均建立了辖区监管对象的监管档案;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不同措施督促整改,先后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500多人次,整改食品生产经营户近2000户,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户6户,受理投诉举报45起,取缔黑作坊3个,督促办理食品流通、餐饮、小作坊许可证384个,备案监管农村家宴400多场次。全区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层监管所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但是,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风险排查、稽查办案、科普宣传和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今后,杨凌示范区将继续加大基层监管所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使基层监管所真正成为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力量。

 

便民卡架起连心桥

——记杨陵区揉谷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胜于生命,食品药品监管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印在揉谷镇食药监管所便民服务联系卡上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全新成立的机构,自正式挂牌履职,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执法人员用真功、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肩负起一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无论在琳琅满目的超市,还是门庭若市的餐厅,执法人员用心去丈量每一寸走过的土地,确保了辖区38000名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现在政府太好了,啥都替我们想到了,有了这张便民服务卡,以后就方便多了啊。”“以后在饮食用药方面遇到问题,就知道找谁了,有什么事就打你们电话。”这些话是揉谷镇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最常听到的。 
        以往,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调整后的职能不是十分了解,群众开一间食品店或餐饮店,要前去示范区局提交资料,有时因为资料不全甚至反复要跑好几次。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成了监管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现在,杨凌示范区局将资料受理业务下放到了监管所。针对这些情况,新设立的揉谷镇食药监管所在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上下功夫,努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出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利用日常巡查、执法办案、集中宣传、接待来访等时机,向广大群众进行发放,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便民服务联系卡”上,不仅公布了监管所职能、服务范围,还印制了所监管人员的姓名与联系方式。既方便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办证等咨询,又方便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只要一个电话,不论是咨询还是举报投诉,监管所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解答,必要时会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截至目前,通过这张便民卡,共接受群众咨询60多人次,上门为经营户指导整改100多次,承接并处理举报投诉3起。“便民服务监督卡”已成为食药监督人员与广大群众的连心卡。

 

净化市场 锻炼队伍

——记杨陵区五泉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杨陵区五泉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自成立以来,作为一个新生机构,始终把保一方群众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持宣传教育治理并举理念,广泛开展食品监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意识;通过集中排查和执法实践相结合,锤炼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为辖区19个行政村、2.4万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营造了良好环境。 
        为增强辖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意识,监管所成立以来,出动宣传车辆60余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4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悬挂横幅7条,制作宣传板报19块,张贴公告190张,发放便民服务卡800余张,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和安全饮食用药知识,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为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所里入户进村开展摸底排查,迅速掌握了辖区食品生产经营户底数,建成监管档案和监管信息系统,对“四小”等食品安全风险高发点进行重点监管,提升了监管工作效能。同时,建立了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队伍,聘任19名同志担任协管员,协助对农村红白喜事、家宴聚餐、集会庙会餐饮食品安全进行监管,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为震慑违规、违法经营户,从源头上堵住食品安全漏洞,所里结合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百日专项行动,狠抓市场监督排查,进一步加大对校园食堂、农村餐饮服务队、小加工作坊及“四小”经营者监督抽查力度,累计整改规范监管对象83户,查获过期食品202余件,下架食品500余件,依法取缔小餐饮店1家。通过监督检查,全面净化了市场,锻炼了监管队伍,为群众营造了放心、舒心的饮食用药环境。

 

创新管理 促进共治

——记韩城市新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韩城市新城区食品药品监管所有26个行政村和社区,日平均流动人口2.2万,是全市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辖区内各类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服务经营户达2421户。监管战线量大面宽,任务繁重。为了科学有效地提高监管水平和效能,所里将管辖区域划分成13个监管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两名监管人员,组成巡查组,每周定期巡查监督。同时,为所有经营户建立动态电子台账和纸质监管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将经营户的基本信息和日常监管情况记入档案,为日后监管工作提供依据。目前,已为辖区内2271户有固定场所经营户建立了档案,并纳入网络动态监控。 
        为了切实落实监管责任,新城所在辖区内建立了“一专三员”的监管体制,即由街道办干部兼任协管员,农村包联干部兼任食品安全联络员,由村委会主任、文书兼任食品安全信息员,从而使辖区内食品监管工作初步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无缝隙、预防型监管,大大提升了日常监管效能。 
        食品药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新城监管所始终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较真,铁腕抓出成效。通过对盘河路南段的民杨饮食服务夜市进行整治,保障了市民和外地游客的饮食安全。对韩城市城区食品“四小”进行规范经营,保障了市民和中小学生的饮食安全。自六月份以来,所里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150余家学生家政服务点,学校附近和各街道十字路口的200多个流动餐饮摊点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书110余份,取缔不合格家政小饭桌服务点20余家,实行“学生家政经营备案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学生家政小饭桌的经营秩序。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面宽,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治的局面。新城监管所一是抓宣传,营造舆论声势。百日风险排查活动开展以来,他们通过定期巡回宣传,在辖区内早市、夜市、超市、车站、学校周边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宣传咨询点,制作宣传板面,张贴发放宣传广告等形式,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二是抓联动,构建共治机制。新城监管所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年度监管责任书,定期组织联合执法统一行动,从而形成了执法办案联动协作机制。三是抓投诉举报,鼓励市民参与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一经查实,即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三年来,共接到群众投诉举报80余起,其中立案查处20起,有效遏制了不法经营行为和食安事件的发生。

 

管理与教育结合 执法与服务并重

——记府谷县三道沟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府谷县三道沟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成立之后,针对当地地处三省交界进货渠道复杂,出现问题追源困难,不健康的旧风俗习惯短时间内很难纠正,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现实问题。三道沟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本着“管理与教育结合、执法与服务并重”的工作理念,用机制保证安全,用服务推进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三道沟所首先在全所范围内开展食药监管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制定了工作人员学习制度,每周一定为集中学习日,每周五为总结汇报日,讲心得,谈体会,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在全镇范围内建立镇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在各行政村,选派食品安全监督员,及时掌握各村食品安全及农村家宴情况。在集镇,对涉食药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商户进行摸底排查,为全镇138家涉食药企业建立食品安全档案,及时与商户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建立“溯源机制”,要求商户对于所销售商品,提供供货商供货资质、个人信息、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手续。对重点领域、区域和单位进行重点监督。如学校、幼儿园、就餐人员较多的单位、可以举行大型聚餐的饭店,通过明确第一责任人、定期组织培训、定期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风险点进行严密监控。真正做到村村监督、户户联系、人人放心。 
        所里一改过去执法部门以罚代管的做法,在执法过程中以教代罚。通过主动帮忙、协助整改、培训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对存在问题逐步予以纠正。如开展“食品安全绿色通道工程”,主动联系县相关单位,帮助群众办理健康证、流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让百姓足不出镇便能办好所有证件。为群众办理餐饮、流通服务许可证21家,健康证215人。对于检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商户,通过细致的讲解让群众明白所存在问题,并协助整改。在推进工作的同时,也拉进了所里与群众的关系。 
        所里通过不遗余力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支持食品安全工作。在农村节会期间,通过悬挂标语、公布电话、发放资料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在学校通过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让广大师生了解过期、三无、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掌握辨别方法。向商户发放宣传册的同时,对商户所存在问题给予解释,帮助整改。对于一段时间内的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所里及时向社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