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西安外国语大学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我们的故事

14.03.2016  21:15
            《西安日报》2016年3月14日 题: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我们的故事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我市小语种人才培养需加快

西安外国语大学组织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留学生们参加活动

            一组“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官方语言超过40种,而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的20种。在已招生的20个小语种专业中,11个语种的在读学生数量不足100人,波斯语、土耳其语和斯瓦西里语3个语种的在读人数均在50-100人之间,希腊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等8个语种的在读人数种均不足50人。             目前,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面临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瓶颈。西安的高校每年也有涉及“一带一路”覆盖国家的语言专业的毕业生,同样是供不应求的现状,培养小语种人才之路任重而道远。
小语种人才缺乏 毕业生供不应求

            “有些专业的学生,大二的时候就有意向单位来选拔了,用人单位多,人才缺。”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马福德告诉记者,成立于2004年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到目前有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泰语、土耳其语、波斯语6个专业,去年还新增设了乌尔都语专业,这些非通用语言专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小语种,学生在就业方面根本不成问题。“这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马院长表示,尤其在现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语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大到国家合作,小到一个施工项目的合同,都得需要语言的交流,但我们现在这方面的人才确实面临缺少的现状。”以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这两年阿拉伯语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大约60余人,土耳其语、波斯语的毕业生只有不到30人,加之全国语言类院校和专业设置都有限,所以当国家机关、地方公务员系统、全国企业都需要这些人才时,自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非通用语言不仅就业前景大好,从高考的报考环节就已经能体现火热度。西安外国语大学去年刚刚开设的乌尔都语专业,就迎来了大量考生的报考;阿拉伯语专业的录取分数也排到了西外的前三。
师资力量待充实 课程设置更加多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小语种人才培养还有一大困境就是师资力量也急需充实。             “本身全国非通用语言的毕业生就少,很多语种也不是每一所语言类院校都设置有专业,硕士点也少,博士点就更少了。”马福德直言,绝大多数在本科毕业后就走进了工作岗位,继续深造读硕士和博士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从事小语种教学的老师本来就比较缺少,很多学校都会选用有名的高校退休老师和外教来教学。“去年阿拉伯语专业的硕士有两个,像土耳其语、波斯语,乌尔都语这些语种在全国的博士生估计都没有多少。”马福德表示,人才培养也需要时间周期,小语种的年轻教师力量无论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确实都需要扶持和充实。             除了人才数量的充实,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语言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也有宏观的考虑。作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使用率很高的俄语,西外的俄语学院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俄语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众多人才。“俄语学院在三年级起分‘语言文化方向、经贸与翻译’两个方向发展,针对当下国家对俄语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我们也将会把一些中亚国家的官方语言作为第二外语,让学生们学习和辅修。”西外俄语学院院长赵红表示,与中亚国家的往来日渐密切,单纯的俄语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很多场合都需要用到懂国家官方语言的人才,这也是学院为了让俄语学生更加适应多元化的需要而调整课程安排的一个原因。
文化培养不可或缺 要做复合型人才

            “作为语言类高校,培养好语言桥梁人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对于专业的设置也有长远的规划和考虑。”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姜亚军表示,学校每年会申报1-2个新的语言类专业,去年申请的印尼语专业已经获批,下一步还会考虑申报阿富汗的官方语言普什图语。而在增设专业的同时,如何培养好现有的人才,让他们真正能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沟通的桥梁,也正是需要思考的。             “不仅让更多语言走进课堂,更要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我们国家的故事。”姜亚军表示,语言人才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的,但在培养会听说读写一门外语的同时,文化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我们已经在日语学院开设了教改班,这些学生不仅要学习日语,还会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来学习,由日本的经济学博士来用日文授课。后面两年,我们还准备把这些学生全部送去日本上学,让他们感受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文文化。”姜亚军表示,学习语言并不困难,难的是要超越语言本身,了解这个语言国家的国情、文化、发展等很多方面,这也一定是培养语言人才的趋势。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