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8月18日:柞水财政: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陕西日报8月18日:柞水财政: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孟晓梅 本报记者 杨华 实习生 杜京翰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脱贫攻坚任重道远。2016年以来,柞水县财政局全力履行职能职责,精心优化支出结构,有效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创新投入机制,强化资金统筹整合和资金监管等举措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柞水县财政局局长王曾涛告诉记者,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今年柞水的扶贫资金投入较往年有更大提高,同时财政部门还不断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将地方财政收入的2%作为县本级扶贫专项资金,每年保持不低于20%的增幅,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截至目前争取省、市扶贫专项资金2838万元,在县本级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预算安排800万元,用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政府担保,财政贴息、银行让利”的工作思路,柞水财政部门还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推行两大措施:一是县财政筹措3000万元作为精准扶贫贷款储备金,储备金存入银行,实行专户管理,放贷银行按110放大贷款比例放贷,撬动银行贷款3个亿,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免担保,期限2年的信用贷款贴息扶持。对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种植、养殖等产业大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经实地考察审批通过最高可贷50万元,按产业化贴息政策予以扶持。二是财政部门积极牵头相关部门与国开行省分行签署协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筹措金融脱贫资金3亿元,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金融助推方式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靶向扶贫重在绩效
扶贫成不成,关键看真抓实干,其中管好用好财政扶贫投入资金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柞水县财政部门利用各种财政有效管控措施,集中财力助力脱贫。按照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生产发展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脱贫思路,在保证省、市专项扶贫资金全部投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基础上,统筹整合农业、交通、水利、林业、发改等部门涉农资金,合理配置、集中投入、靶向扶贫,大类整合、小类统筹,统一实施的原则,将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扶贫资金由分散向统筹集中的转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和集聚效应。
扶贫资金是“高压线”和“救命钱”,柞水财政部门不断强化扶贫资金管理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各级扶贫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健全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一是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各级下达的扶贫资金,统一归集到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从源头上杜绝了扶贫资金转移用途的现象。二是推行扶贫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对扶贫资金的管理、拨付、使用、安排、分配原则等情况在扶贫资金投入所在地镇、村进行公示,明确资金预算与分配,推行扶贫项目全面公开,增加扶贫资金的透明度。三是坚持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实施主体,在项目完工后,填写扶贫资金报账单,附项目计划、合同、验收单、工程竣工结算单、决算报告、税务发票等附件,报项目主管局审批后,提交财政部门审核通,票据真实,计划和项目相符,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扶贫资金报账专户报账。四是建立完善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和跟踪问效制度,不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聘请相关部门专家及监察、审计部门,对扶贫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杜绝违纪违规问题发生。以产业扶贫项目为例,目前,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900个,覆盖79个村(社区)8900余户2.7万余人。仅2016年确定的21个产业扶贫示范村,就落实产业项目50余个,覆盖4101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