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一百岁老人照顾瘫痪儿四十年如一日
五一前夕,记者走基层在陕南安康旬阳县城祝尔康广场,见到了该县表彰的38个“最美家庭”宣传展板。这些家庭事迹各具特色,各显美丽,有用爱心照亮他人的友善之家,有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恩爱之家,有夫妻携手传播文化的文艺之家,有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正义之家,有孝敬公婆、任劳任怨的“最美媳妇”,有关爱子女、甘于奉献的“最美婆婆”等等,她们都以极强的家庭魅力展现出良好的社会风貌,用行动向人们诠释了“真善美”的内涵!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关口镇张岭村一百岁老人邓兆高照顾瘫痪儿四十年如一日的感人事迹,让广场围观人群顿足止步赞不绝口!
近日,记者驱车316国道至旬阳县关口镇派出所附近,改乘面包车盘山而上前往张岭村五组百岁老人邓兆高家,途中50多岁的司机徐某感言:“过去‘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话我不理解是啥意思,但通过自己耳闻目睹本村邓兆高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瘫痪儿生活后,让我真正明白了,‘莫道世上无真爱,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话的含义!”经过蜿蜒盘旋近一个小时的通村山路,终于见到了这位百岁老人—邓兆高,倾听他叙述平淡的生活感人的故事!
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这位独自居家的百岁老人竟然神志清楚,眼不花、耳不聋,虽行动略有迟缓,但招呼记者一行落座、递烟、倒水并出门叫正在田里干活的二儿子回家招呼客人,这一系列活动均在很短时间内有序完成。
据老人回忆,他出生于民国三年,现年102岁。老人一生共养育了六个儿女,唯独瘫痪的小儿子没有成家。老伴也因早年的生活困苦积劳成疾于1983年去世了。小儿子叫邓瑞顺,1959年人,14岁的时候,突发脚踝疼,此时正值三线建设,乡里来了一位游医,老人便带着小儿子接受了免费治疗,万万没想到的是,病没治好反倒落下了终身瘫痪,从此他便承担起了照顾儿子的重担。
一间面目沧桑的土坯房、几把木椅、一个电视机和一些陈旧的不能用的“家具”组成了老人和瘫痪儿子的家。每天早晨六点半,老人自己洗漱完毕后,帮儿子穿好衣服、洗漱、活动筋骨,免得染上褥疮。为儿子打开电视,自己则准备早饭。吃完饭,又要去地里干活。临走前,他将白开水和离开后儿子要用的东西全部放在床边,为了方便儿子拿东西,他用树枝做了几根长短不一的钩子,儿子可根据钩子的长短勾着距离自己远近不一的东西。从地里回来,已是疲惫不堪的他,还要准备晚饭,直到吃完,这才算是真正的清闲了。
据老人说,虽然小儿子瘫痪在床,但他却学会了做篾活的手艺。平时都是自己砍了竹子,放在瘫痪儿子的床边,供儿子编织一些竹筐之类的农具,拿去换钱过生活。现在政府的政策越来愈好了,他有低保、高龄补贴,儿子有五保金。此外,政府还给他们盖了新房,好日子刚刚开始,可、可、可在前不久的一天,顺儿身体突然加病,肚子涨一会就不行了,让我这白发人却送走了黑发人。老人几度哽吟,边说边摘下一副他爷爷留下来的石头眼镜抹起了眼泪,那副原本破裂的镜片也就犹如生活一样斑驳离离....。。
如今的老人,虽然和自己68岁的二儿子邓瑞海生活在一起,饮食起居也有人照顾,但是不难看出老人心里仍然舍不得刚离世的瘫痪儿子。可能是老人已经习惯了和儿子那样朝夕相处相依为命的日子。随后,记者在村庄里一位前来观望记者采访的村民的手机里,找到了邓兆高老人和瘫痪儿子相依为命的岁月记忆!
采访中,记者就他们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随机连线该村主任邓昌强,据其介绍:“自从政府有低保和五保惠民政策,历任村干部都将老人邓兆高列为低保对象、邓瑞顺列为五保对象。父子两人每年都分别享受到低保1600元、五保养老金1200元、老人高龄补贴2400元、残疾人生活补贴600元。这样合起来他们每月有5-600元生活费,加上他们自给自足和亲情关怀,生活保障不会有危机感。过去都是村干部代领后将钱送到家,后来是老人的一个孙子经手代领后交给他们使用。2013年底镇政府按照交钥匙工程给其父子盖了40多平米的安居房,去年下半年搬迁入住的。2012年安康市人民医院扶贫包村曾给邓瑞顺做过多次关爱诊疗活动,不但给治病还给其送来活动病床。前不久邓瑞顺病情突然加重,听医生说主要是因其瘫痪几十年,身体各部位严重萎缩功能衰竭导致无法进食消化,最终不治而亡!邓兆高老人在70年代原分家时是其二儿子邓瑞海尽赡养责任,村上原有一个敬老院但因邓瑞顺行动不便无法照顾,只好选择居家养老。老人也因不放心瘫痪儿的饮食起居,便放弃让二儿子赡养,自己将户口单列后和瘫痪儿共同生活在一起,一晃就是四十多年。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没有老人的精心照顾邓瑞顺生命也延续不到今年!
采访结束时,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口起身相送,久久没有转身。望着老人那坚毅的身躯,让人不仅想到了亲情,想到了父爱。此刻父爱就犹如老人屋后的大山,甚至比大山还要高大!(单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