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拷问”折射沟通之缺
中新社西安1月25日电 (张一辰 党田野)“不是我们要烦年轻人,只是不知道聊什么。”50岁的西安市民郑源说,每年春节家人聚会,面对晚辈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关心。
近日,一首名叫《春节自救指南》的歌曲迅速刷爆朋友圈,歌曲讲述了一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面对众亲戚关于工作、感情、前途等种种问题的“拷问”,以及邻居浮夸地吹嘘自己儿子的成就。在不断的精神压迫下,年轻人最终喊出“前程自己拼才有意义”。许多年轻人在转发时纷纷表示这首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每到春节想起要面对亲戚的轰炸,就让我不寒而栗。”在西安长大的“90后”陈述说,找个体面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这些都是老一辈人的“人生规划”。对自己而言,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而在陈述的母亲看来,儿子的想法却有些“自私”。长辈操心晚辈的生活是一种关心,并不代表非要干涉,现在年轻人缺乏与人沟通的耐心,让这种“小分歧”逐渐变成“大矛盾”。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交方式遭遇颠覆性冲击,以往的面对面交流已逐渐被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所代替。春节作为亲朋交流沟通的重要时光,也因这种冲击而发生变化。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而春节假期,超六成的网民会比平时更多使用手机上网。微信、追剧、看综艺等消遣方式挤压着年轻人与家人沟通的时间。
“之前晚辈来家里拜年,大家还一起吃饭,拉拉家常。现在进门就问WiFi密码,然后就各玩各的手机。”西安市民刘春江说,手机的普及使拜年从传统仪式变成了挨家挨户“蹭网”,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淡了。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个人爱好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是阻碍与长辈顺利沟通的“三座大山”。在社交平台上经常能看到关于“家人看不懂表情包”、“朋友圈充斥各种养生软文”等吐槽。
专家认为,中国人的代际之间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老一辈人习惯家族群居,抱团取暖,强调集体而忽视个体,往往会将探问隐私当做关心的方式。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自我意识更强,也更强调个人隐私。新老两代人要弥补这种分歧,则需要抛开各自身份,真诚沟通。(完)
(原标题:中国年轻一代遇“春节拷问”折射沟通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