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8旬抗战伞兵晚年清苦 盼有生之年再坐次飞机
老兵赵宗信的晚年生活很是清苦,经济拮据、身体多病。但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至今生活在农村的抗战老兵当年是一名伞兵。当年的老照片上,一身戎装的他英姿勃发,也曾把抗战打鬼子作为人生的一大重任,并随时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
陕西省旬邑县百子村,87岁的赵宗信说,他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生前能再坐一次飞机。话毕停了一会,老人又自言自语道:“这辈子看来是没机会咧!”70多年前,赵宗信曾是中国军史上第一支伞兵部队的伞兵,该部队又名鸿翔部队,隶属于第五集团军。1928年出生的赵宗信曾在鸿翔部队服役三年左右,曾驻军云南、江苏等地,他和战友们经常乘飞机到广州等地敌后袭扰日军。
在赵宗信老人的记忆中,当伞兵多年,大多数时候都是坐着飞机上天,然后到了目的地后被直接空投下地面,偶尔也会随飞机一起降落。
当兵是为了有免费棉袄穿
1943年,赵宗信15岁。此前,这个农家少年刚刚在私塾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这年冬天特别冷,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都已经换上了棉袄。赵家清贫,没有棉袄穿的赵宗信唯有使劲干农活,才能让身体暖和起来。这天下午,他和往常一样在院子里帮兄长给牛铡麦草,保长朱正番来赵家串门。闲聊中,保长带来一个消息,说旬邑县正在招“出国兵”。
此前,赵宗信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邻县淳化。他事后回忆说,比“出国”两个字当时更能打动他的是,他听说部队上免费给当兵的发衣服,军用棉袄特别暖和。
扔掉手中的农活,赵宗信撒开腿就往距家10公里外的县城跑。他至今很清晰地记得,跑到半路时天已经黑了,风雪交加。在亲戚家借宿一夜后,赵宗信次日上午找到了旬邑县征兵部门——军事科。招兵的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西安男子,他问赵宗信会写字不,赵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男子又问赵为啥要当兵,赵说自己想去打仗。男子笑了笑,拍了一下赵宗信的肩膀,让他去隔壁领衣服。
换完衣服,中年男子又带赵宗信去街道食堂吃了一顿饭。那是赵宗信长到15岁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饭里有好多肉。从食堂出来,中年男子又带着赵宗信在县城的照相馆拍了一张穿军装的全身照。
当天下午,当身着军装的赵宗信回到家里时,家人和全村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认出他。三天后,赵宗信等96名新兵从旬邑出发前往西安。他记得当年西安的兵站设在东木头市。在西安有两名旬邑的新兵被淘汰了,因为体检不合格。
又过了几天,新兵们乘飞机前往云南。结果在飞越秦岭时,飞机突然出了故障,最后迫降在当时的汉中机场。
赵宗信记得1944年的阴历年是在汉中过的,平生第一次吃到了腊肉。正月初三,新兵们被紧急集合上飞机,先到了云南霑益机场,然后又到了曲靖。在曲靖,他被分配到了207师620团二营五连。他记得师长给新兵们训话让好好训练,说等你们训练完毕,本师长带你们去印度打鬼子。直到这时,赵宗信才算彻底明白了保长所说的“出国兵”原来是要去国外和日本人打仗。
赵宗信还记得,新兵训练时,战友们在一起打赌,说等打败日本鬼子后聚在一起评比,看谁消灭的鬼子数量最多,而且发誓不准说假话。大家还许诺说,如果有人将来牺牲在战场,活着的人每年都要去给牺牲的战友父母拜年。
编辑:秦一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