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侧记
会议伊始,张德江直言:“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国,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有技能的劳动者。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看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今天的专题询问,就是要把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实施好,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
如何满足“制造强国”对技工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急需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大量具有实用技能的技工人才。请问国务院已经和将要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吕薇委员首先提问。
刘延东回答了这个问题:“总的看,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民生改善的推进器、人生出彩的金钥匙。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刘延东详细介绍了下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六大抓手”:抓贯彻落实,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抓统筹协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抓质量提升,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和服务水平;抓政府职能转变,激发职业教育的改革动力;抓投入机制,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抓宣传引导,让尊重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如何看待职业学校想“升格”的问题?
“执法检查中,职业学校反映强烈的有两个问题,一是职业学校要升格,即中职升为高职,高职改为本科;二是希望职业学校的学生能有继续升学的前途。”刘德培委员把民意带到会场,并且问道,“请问教育部,今后发展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关于职业学校的升格问题,我们的导向是,原则上中职不升为高职,高职不升为本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应当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适应的稳定的中、高职结构,各个中、高职学校都要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在各自的定位上潜心办学,提升质量,争创一流。”
袁贵仁还说:“关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升学,我们的导向是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职业教育应坚持就业导向,而不能简单办成升学教育,但学生就业和不同方式的升学并不完全对立,不能把职业教育办成‘断头’教育,使职教学生失去上升通道。”
如何解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江苏省2014年中职毕业生的平均底薪仅为1918元,为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西部某市政务服务中心招聘临时人员,也要求本科毕业生……严以新委员摆事实、谈问题,尖锐地指出:“全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诸多方面存在政策限制和歧视。政府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劳动光荣,崇尚一技之长,不简单唯学历、唯文凭;制定技能人才发展的专项规划和专项计划,强化培养措施;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使用政策。
尹蔚民还透露:“制定高技能人才激励办法,使高技能人才在聘任、工资、带薪学习等方面能够逐步享受与工程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如何解决西部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债务问题?
“请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发展职业教育的债务如何解决,使其丢下包袱,轻装上阵?”罗亮权委员提问。
“我们是不主张过度举债搞学校建设的。贵州省目前政府债务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前,财政化债的负担很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回应道,“为解决贵州等西部省份职业教育的负债问题,我们建议,一要更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建设;二要坚持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的原则,加强职业学校债务的管理;三要引入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共同建设。”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目前,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经全国人大批准,并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下达了两批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专项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上述债券的规模完全覆盖了审计确定的今年到期政府债务,其中就包括了已经纳入政府债务的职业教育债务。因此,包括贵州等西部省份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偿还,今年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专题询问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有什么效果?
常委会组成人员准备充分、抓住关键和要害提出问题,不回避矛盾。答问人直截了当、实事求是回答问题。专题询问始终气氛热烈,还有不少列席本次常委会会议的地方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问题和思考。
从事民办教育的全国人大代表何彬生提出:“技工荒已经成为制造业、服务业的重要瓶颈,政府能否就此破除中高等职业院校设置的限制条件,鼓励民办职业教育?”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则带来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何针对职业教育特点,制定符合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师政策?”
“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既反映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又反映了对职业教育的深入研究,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针对性很强。”刘延东表示,目前,中央正在制订“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和相关部门要将有些意见吸纳到规划之中,通盘考虑。
本次联组会议专题询问,是常委会首次围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询问,这既是对执法检查效果的强化,也是对专题询问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张德江在专题询问结束时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专题询问的规范化、机制化、常态化。
(张 洋 毛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