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对老夫妻迎来70年“白金婚” 曾差点离婚
张长弓说老伴儿罗秀芳是金不换 记者 于卓 摄
接到家书回家成亲,原本并不相识的两个人成为夫妻,如今他们都已88岁高龄。10年前,记者曾见证了他们结婚60周年钻石婚的纪念日,而在昨日,张长弓和罗秀芳迎来70周年白金婚纪念日,在家中由儿女们陪伴度过。
看一眼都知道对方想干啥
退休之后,68岁的张珊和两个弟弟每天都要来到父母的住处,除了做饭,就是陪着88岁的父母说说话。昨日,张珊特意带来一捧鲜花,“正月二十二,是他俩结婚70周年纪念日。”
昨日上午10时,在客厅里,张长弓扶着老伴从椅子上起身坐到自己身边,“这两年她腿不行了,耳朵也背,现在终于轮到我来给她打点下手。”张长弓说,他俩的身体还可以,除了白天让子女陪在身边外,“晚上我俩能自己照顾自己。”
张珊说:“我妈还能做早饭,我爸一辈子全忙了他的文艺爱好,到现在只会烧开水和扫地,其他的家务活根本不会干。”张珊的话马上被父亲打断,“她那时候手术完躺在床上,我都不要他们过来照顾,我自己就可以,用绳子拴了个铃铛,我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她要是有事就拉绳子,铃铛响了我就过去。”张长弓搂了搂身边老伴的肩膀,“出去也能遇到其他老人,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觉得自己的媳妇好,说了一句‘她是我的糟糠之妻’,但也是我的金不换。”说完,张长弓伸出大拇指在老伴的面前,而老伴则哈哈笑了起来。“她耳朵不行,说话太费劲了,很少交流,但是已有默契了,看一眼都知道对方想干啥。”
他当年曾有过离婚念头
1942年,初中毕业的张长弓从大荔老家跟随表叔来到西安的书店当学徒。1945年的3月5日上午,“我接到家里的来信,通知我回家结婚,那时候我虚岁19岁了,放在农村都是晚婚了。”1945年的3月6日,张长弓在村口换上新郎官的衣服,迎娶了从未见过面的邻村姑娘罗秀芳,“后来才知道她哥是我的同学。”结婚之后,张长弓很快就返回西安了。
在西安的张长弓后来去了照相馆学照相,因会写美术字,他后来就去了商业学校教美术课。那一年是1960年,罗秀芳的身边已有了3个孩子,老大14岁,最小的儿子已经6岁了,罗秀芳便带着3个孩子来到西安投靠丈夫。
“说起以前的事情,我觉得对不起他们。”张长弓说,“结婚之后我很少回家,经常是两三年才回去一次,老大都2岁了才见我第一面。”张长弓说,解放初期《婚姻法》颁布之后,“很多人和我一样,一个人在城里工作,老家还留着媳妇和娃,好多人都离婚了。”张长弓说,自己当年也有过要离婚的念头,“毕竟是没有任何感情的,但是想想孩子也已有了,要是真的离婚了肯定被人家戳后背。”张长弓说,这也是结婚70年来唯一一次有过离婚的想法。
两人性格互补才能长长久久
在张长弓的家里,墙上挂满书法作品,还有专门摆放书法作品的柜子,“我爸一辈子不顾家,全是按着自己的爱好来,以前连我们进城来上学,他都是周末才回来见我们一下,家里全靠我妈一个人撑着。”张珊说,“要是说对于整个家庭,我爸挺自私的。”
而张珊的话再次被父亲打断,“老伴一辈子真不容易,当过临时工,还在大学里给教授当过保姆。”张长弓说,“我的脾气暴躁一些,动不动就发脾气,而她的性格温和,有事情也不和我吵,转过身不理我就是了,事情过去以后,我想通了,就要回去给她道歉。”也许是听到老伴说话,“脾气大得很,动不动就瞪个眼睛,我反正不理他。”罗秀芳说着睁大眼睛模仿了一下,“主要是他人心好。”罗秀芳指了指老伴。
说起走过70年的婚姻,张长弓指了指客厅的茶几,“生活有个吵吵闹闹是正常的,就好像桌子腿松了,我就想办法先用绳子绑起来固定好,如果再松了,就得用钉子钉好,不能说桌腿松了就把桌子扔掉。”张长弓说,如今已四世同堂,他也经常教导孙辈,“夫妻之间的性格是要互补,不能都强势,要相互忍让,这样的话才能长长久久。”
看着父母都高兴,张珊把鲜花送了过去,但是张长弓又故意把鲜花朝老伴面前推了一把,“主要是要感谢她,她比我大几个月,照顾我们一大家子人,我算是弟弟老公。”
当问到在70周年结婚纪念日想要对老伴说点什么,张珊喊着要父亲亲一下母亲,张长弓有些笨拙地搂过老伴的头,两人脸颊贴在了一起,然后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