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很难吗?

29.01.2015  11:27

 

  鉴于“屌丝”“装逼”“逼格”等词语在网上盛为流行,正在召开的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又有政协委员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对汉语的保护。所谓“又有”,因为这早就不是新鲜话题了。前两年,电影导演冯小刚先是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中痛斥了“屌丝”的粗鄙,接着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重申了观点。然而,这丝毫不妨碍“屌丝”、“二逼”等被姑娘小伙儿继续齐齐挂在嘴边,吐出来已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张艺谋有部电影叫做《有话好好说》,姜文、李保田主演,喜剧,比他后来的《三枪》、《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知好上多少倍。这里无意进行影评,而只是想借用他取得不错的片名,在当下,“有话好好说”正有成为难题的趋势,那些明明有好端端的汉语可以准确表达的意思,偏偏另起炉灶。“胖子”成“胖纸”、“同学”成“童鞋”,故意大舌头吧?“喜大普奔”、“不明觉厉”,像杨子荣上威虎山之前要掌握的土匪黑话吧?“屌丝”“装逼”“逼格”,这些原本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起来了吧?当年,冯导演斥“屌丝”为粗鄙的微博刚一发出,“结果,哗一下万人跟我急了”,对此他“特别失望,非常失望”。冯导演失望什么呢?因为他认为粗鄙,人家不觉得,相反可能还觉得有趣,所以才会成为潮流、时尚。

  的确粗鄙。代沟所致吗?看起来是,年纪稍大一点儿的都不会这么用。莫言先生以前也说过,这个“”字都不好意思写,写作碰到了就打个叉号空过去。不过,应该不是,拾起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那是个百分之百的脏字。读过几出元杂剧,马致远《半夜雷轰荐福碑》、武汉臣《李素兰风月玉壶春》等,从中可以发现“”不离口的,大抵或衙役、或老鸨。王实甫《西厢记》里的丫鬟红娘,也是这路,嘴里“”个不停。据张燕瑾先生考证,此“”正读为diao(上声),指男性生殖器,宋元时音义并同于“”。拿这个考证再去验之于《水浒传》,问题就更有意思了。草莽出身的鲁智深、武松、李逵、孙二娘,以及泼皮牛二、潘金莲,开口闭口皆“”,而官方出身的林冲、花荣,以及大户人家的扈三娘就从不那么说话。这就表明,当下对“”的使用,颇有“自觉站队”的功能区分,所谓自甘粗鄙!

  有话偏不好好说,还可以列举不少,比如动不动的“国民××”,什么“国民老公”、“国民女婿”、“国民岳父”之类,其实,除了那些极其有限的追星族,大多数国民谁知道那些被戴了“国民”帽子的人是何方神圣啊!又比如人成“”也变得异常容易起来,不知谁那么信口一诌,“男神”、“女神”顷刻间便满了大街。归结到一起,用“逐臭”来蔽之的话,可能有些夸大,有些严重,但说这是“逐俗”,逐低俗,则保准没错。可叹的是,不少媒体包括纸媒也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那些货色拿来,还以为自己很“接地气”呢。

  上海政协委员提出“加强对汉语的保护”,未必言过其实。“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等到这一代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定型了,再让他“有话好好说”,恐怕他都丧失这种本能了。一旦如此,汉语的前途还不堪忧吗?语言学家郝铭鉴指出,当下大量的流行词语“粗鄙化”、“向下滑”的倾向非常突出,这跟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有关,是一个社会问题。我认同他的观点。但究竟是社会哪些问题?我们不是有那么多智库嘛,该出出主意了。否则,我们还真的无法解释“有话好好说”何以竟成难题,也真的无法预期“粗鄙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难道就这么年复一年地议论一下而已?(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