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谣言多 如何快速辨别谣言?

15.12.2014  13:22

公安局最新紧急通知,太可怕了”、“赶快把这个扔掉,好多人都在用,但是很致命”...经常玩微信的朋友大多都在朋友圈里见过类似的链接,并且会有不少人对此信以为真,但事实上它们大多数都是谣言。近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微信、宏博知微合作推出了一份《“谣言”分析报告》(以下称报告)。研究人员经过分析发现,这些谣言有很强的规律性。

父母玩微信看重“朋友圈谣言

去年年初,市民王女士见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她就给父母更换了智能手机,并教他们使用微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王女士的父母已经掌握了收、发信息等功能。于是,王女士就给家人建了一个微信群。又过了一段时间,王女士发现父母经常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链接,而据她了解其中很多都是谣言,慢慢的这些链接开始频繁出现在家人的微信群里。

我和他们说过那些大部分都是谣言,但他们好像都没听进去,而且他们在推荐朋友玩微信的时候会重点提到朋友圈里的内容,有时候我妈还根据微信里提醒的内容改变家里的饮食,并认真的表示这是微信上说的。”王女士说。

和王女士遇到情况类似,市民杜先生的也经常出现那些不知来源的信息。杜先生说,“这些链接大多都是负面的,类似于致癌、小孩丢失等,而且基本都是我的长辈或者年龄较大的同事、朋友,有时候一个人会连续转发这种链接刷屏,很多都是几年前的老帖子了。每次看到被这种无聊的链接刷屏,我就想直接把他屏蔽了。

超6成谣言与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有关

针对微信上频繁出现的谣传现象,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微信、宏博知微合作联合推出了《“谣言”分析报告》。研究人员通过对今年11月3日-20日期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最多的255篇公众号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了它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首先,这类消息中65%的主题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死亡焦虑主题。其次,喜欢用“100%”、“第一”这样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最后,其消息源往往专业性不强,且与所述主题相关性差。同时,这些文章拥有都具有共同特点。比如,图片多,让读者“眼见为实”。还有用“毁容”、“有毒”、“致癌”、“身亡”等负面词语激起人们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和对死亡的焦虑,让人产生“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 分析结果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27%)的谣言都有使用“100%”、“第一”等数字,用并无权威出处数据这种方式来突出自己的客观性、准确性,以达到夸大和断言的目的。

报告》中还指出,60后、70后容易成为信谣、传谣、造谣的主力军,而80后和90后由于将大量时间耗费在互联网上得以获知更全面的信息,加之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均在80后和90后,其对谣言的辨识能力较强。

心理专家 容易相信谣言是“从众心理”作祟 对此,舒雅心理咨询工作室首席咨询师张芳表示,人们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主要是因为“从众心理”,因为绝大部分网友看到的都是别人分享的内容,再加上这些谣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者对谣言的内容缺乏专业的判断,他们就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相信了。而更多的人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同时,也会善意的提醒别人,那他们就成为这些谣言的“无意识传播者”。同时,人们相信一些网上的谣言,跟社会大环境也有些关系。例如,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会使人们更容易相信食品“致癌”、“致死”的传闻。张芳说,由于身体素质不同,年轻人与年纪大的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不相同。年纪大的人因为身体状态不佳,要比年轻人的安全感低,他们更容易相信某些食物、环境等对身体的损害。同时,年纪大的人对网上的一些内容认知较少。出于对儿女的关心,很多信息都会激人们保护儿女的强烈欲望,而这也是你爸你妈最喜欢在朋友圈刷这类消息的原因。

如何快速辨别谣言

一看是否是老帖。这类谣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不同的人稍加修改更换个地点后再次传播。

二看信息源是否可靠。这些被举报的谣言,大多来自一些段子手账号,其一贯的发帖内容都比较水。如近期举报较多有“每日精彩”、“高品质生活知识”和“成功智慧”。对这些谣言频次较高的微信公众号,网友在阅读其发布的文章时要格外小心。

此外,还要看其专业定位是否与消息主题相匹配,一般来说经常发心灵鸡汤的账号在医学问题上就不如医疗专门号来得可靠,当然医疗专门号还要看其是否有权威机构认证。

链接

华商报多次报道微信传言不实的 新闻 针对网上的一些传闻,华商报专门开辟了“好奇心”这个栏目,通过实验等方式证实传闻的真实性。在以往的报道中,华商报已经多次报道微信朋友圈中一些内容并不真实。今年12月1日华商报A05版报道的《微信朋友圈盛传地暖有六大危害 专家带你来辟谣》,就是通过专家分析,证实微信朋友圈里地暖会致癌、诱发白血病等六大危害的传言为谣言。12月9日A08版报道到《螃蟹忌柿子、牛奶忌可乐...这些食物相克传言都是假的》也是通过实验否定了微信朋友圈疯传的一篇《吃这个可以杀人,也可以自杀》 的文章。

华商记者 张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