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院十二条措施提高民商事案件审判质效
会议指出,面对审判质效处在被动落后的严峻形势,各业务部门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针对案件发改率、当庭裁判率等审判质效短板,多找主管原因、少谈客观原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下大力气、强化措施,千方百计采取得力措施补强劣势指标,全力扭转被动局面。
会议要求,各民事审判部门一要实行庭长一线办案机制,庭长全年承办案件不得少于50件,副庭长承办案件全年不得少于100件,有效应对案多人少的现实矛盾。二要落实人民陪审制度,扩大参审范围,提高参审比例,一审案件必须抽取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三要落实庭前会议制度,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民商事案件,主审法官要及时组织召开庭前会议,对提交的证据、争议的焦点提前进行梳理归纳,保证庭审效果。四要提高当庭裁判率,确保年终达到50%以上。五要坚持“调判结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办理全过程,对传统民事案件加大调解力度,对商事案件注重调判结合,确保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达到30%,二审民商事案件达到50%。六要落实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严格实行谁办案、谁负责,增强法官办案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七要严格审限管理,把审限内办案作为第一要求,案件分配到手后抓紧时间、加快进度,不拖延、不等待;需要延长审限的,必须层报庭长、主管院长审批。八要深化司法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裁判文书及时报送审判管理部门上网发布;拟定不上网发布的,必须经审判管理部门审批。这项工作,由庭长主抓,书记员具体负责。九要推行最后一问制度,不论当事人、群众来访办事,还是组织证据交换、开庭审理、送达宣判,在案件办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询问当事人是否有补充、有意见,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诚心疏导当事人情绪,真心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关爱、理解与体恤精神。十要落实发改案件座谈沟通机制,对于上级法院发改的案件,要深入查找原因、改进不足;对于中院拟发改基层法院的案件,必须在发改前与原主审法官进行充分沟通,全面掌握原审法官办案思路,详细阐明发改理由。座谈沟通情况要详细具体,并记录在案。十一要加大对基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的指导力度,系统梳理2014年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发改案件办理情况,深入各基层法院,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十二要夯实工作责任,庭长对审判质效要带头抓、亲自抓、直接抓,每一道审判程序、每一审判环节都要确定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职责和完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