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三大举措精准扶贫
07.09.2016 20:37
本文来源: 教育厅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80多年办学历史的农业高职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积极实施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和陕西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社会服务工作机制,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学院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常态联动,创新实施了三大精准扶贫举措,探索构建了系统立体的精准扶贫新平台,彰显了农业高职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2016年高考刚结束,学院向全社会宣布,自2016年起,凡省内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入学,三年学费全免。这是高职院校向贫困宣战的战斗檄文,彰显了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陕西高职院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贫困地区农业提质增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斩“穷根”阻断代际贫困;建设示范推广基地,为群众开办家门口的“致富超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高职院校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和标兵。
科技带动——精准扶贫有了“内生驱动”新引擎
宝鸡太白县鹦鸽镇棉寺坝村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包抓结对的贫困村。因为地处秦岭深处,交通不便,加之村上产业单一,乡亲们的生活始终在贫困线上徘徊。 经过实地调研,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迅速成立专门的结对帮扶领导小组。根据村上的实际情况和乡亲们的迫切需求,领导小组又动员学校优势力量,分别设立了果树、蔬菜、药材、养殖和植保五个专业小队,组队带着现代农业科技下到基层一线,送到村民家里,因地制宜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科技当先。涉农高职就应当顶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学院充分运用和‘三农’密切挂钩的人才、技术优势,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造血’功能,不断扩大辐射效应,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得益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源源不断的科技输入,得益于学院专家教授们不辞辛劳的在基层奔波,鹦鸽镇棉寺坝人的致富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刘银银是棉寺坝村的一名养殖户,在资金短缺、技术匮乏、消息闭塞的环境下,一直未能脱贫。自杨凌职院帮扶以来,通过专家的实地指导,刘银银掌握了养殖技术,没过多久便一举摘掉了穷帽子,还获得政府奖励的产业资金。许世旺是棉寺坝村猪苓种植户,由于缺乏技术,种植效益一直不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多次来到他家,一对一的对其讲解、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掌握了一技之长的许世旺,如今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还琢磨着教教别的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自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帮扶以来,棉寺坝村贫困户已由57户减少到39户。为了让剩下的39户贫困群众顺利实现脱贫,学院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进一步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安排专项经费,让棉寺坝的群众在小康路上不掉队,有奔头,圆梦想。 作为一所以“农、林、水”为特色的综合示范高职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贫困地区的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农民生产,辅导引领当地农业产业,用现代科技浇筑农业产业发展的根基,用科技力量支撑起群众奔小康的美好愿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依靠内生驱动,用科技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成为持续不断供给致富新动能的脱贫新引擎。
教育扶贫——“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6月15日,一场气氛友好热烈的签约仪式,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六楼会议室举行。 在青海玉树州、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青海省水利厅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共同见证下,玉树州政府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培养水利(生态)人才协议正式生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青海时强调,青海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青海玉树是青藏高原及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任务极其艰巨。因为地处祖国大西北,水利人才资源十分匮乏,引才、留才、育才工作难以适应国家交予的水利改革发展任务需求。确定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玉树州定向培养水利专业人才,不仅是国家水利部、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对学院整体学科水平的高度认可,也为加快推进玉树州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成为陕西高职院校面向西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首批就读杨凌职院定向培养班的40名玉树学生,不仅学费全免,学院还根据藏区实际,在课程设置、生活安排、学习方式上都给予特别安排。严格根据教学规律,为玉树水利建设培养专业过硬、品格优秀的毕业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拿到大专文凭回到玉树后,这些学生将分配到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从而为玉树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发挥“杨职力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高职教育面向基层,贴近需求,是社会公认的教育扶贫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也是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力量。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立体施策,切实减轻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倾斜支持贫困学生的专业需求,并在校园工勤岗位,校内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等多个方面给予扶持。在向贫困学生供给公平优质学习资源的同时,为孩子们提供体面有尊严的快乐校园生活,培养他们形成“致用以学行知并用”健康人格。 如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省内外132个县(区)政府,11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启动实施的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不仅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顶岗实习、提前熟悉生产过程、熟悉工作流程提供了便利条件,也让学生迅速融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早日实现自身价值。据权威统计报告显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6%以上。
基地扶贫——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3月25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彬县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彬县脱贫群众培训学校揭牌仪式暨校县共建“彬县国家级科技集成与创新示范基地”签字仪式在彬县举行。基地的建立,对促进彬县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和脱贫增收起到了引领作用。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彬县基地已有30多年的历史。30多年来,学院专家带着课题走进田垄,与当地群众同吃住,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服务群众脱贫。在与农民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同时,学院师生也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工作经验。据统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举办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实用技术培训班287期,培训4.8万人次,接待咨询群众1.43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2万多份,培养农民高级农技师2人,农民农技师66人,农民助理农技师164人,农民技术员1600多人,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永久”牌农民技术员。 纪普选是彬县小章镇留丑村的一位农民,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纪普选掌握了苹果修剪及施肥管理技术。老纪不仅让自己的果园丰产、稳产,还利用冬闲时间给其他果农提供专业果树修剪服务,每年仅此一项收入6000—8000元。哈家店村农民哈中选,经过两年培训,掌握了礼品西瓜高效栽培技术。2005年彬县农业局聘请他作为专职技术人员,指导哈家店村、虎家湾村、高渠村三个高效设施礼品西瓜生产示范村的建设工作。通过西瓜育苗、礼品西瓜生产,曾经家贫如洗的哈中选如2016年收入可达50000多元。
除在彬县建立基地外,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还分别在凤县、杨凌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把扶贫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末梢神经”。 2016年,学院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招收富平县20名职业农民、杨陵区34名乡村干部,到学院接受三年的正规的全日制教育。录取职业农民和乡村干部上大学,在我国尚属首次。 2013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学院不断创新培育形式,创造培育条件,先后培育出一大批职业农民。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业“土专家”和科技“二传手”在农业生产领域发挥出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带动辐射群众精准脱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培育效果,杨凌职院不断深化与市县合作,与富平、洛川、彬县等合作共建了三所职业农民培育学院。 多年来的社会服务工作实践和成就,不仅彰显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增强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使学院社会服务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小麦育种专家赵瑜培育出的“武农”系列小麦新品种,在陕西省和黄淮麦区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增产粮食18亿公斤,帮助农民增收36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下一步,学院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探索扶贫举措,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辐射带动更多贫困地区群众走上小康路,实现小康梦。
(责任编辑:卢延辉 审核:刁巧燕)
本文来源: 教育厅
07.09.2016 20:37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