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官寨:开启5500年前的“西安城”
原标题:杨官寨:开启5500年前的“西安城”
本版图片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死亡在西安高陵泾渭交汇的地方以让人惊骇的密度存在,文明的秘密借由死亡被追索。生与死,在杨官寨以辩证的关系存在,穿越杨官寨2000多座墓地,一座5500年前占地100余万平方米的生机勃勃的城市重新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难道仅仅是留恋最后一抹夕阳
走在这里需要格外当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5500年前的杨官寨人。这里的墓地更像是一场死亡的大游行。
杨官寨墓地的考古工作是躺着与枯骨面对面进行的。之所以采取这样奇特的姿势,是因为这里的墓葬形式绝大部分为偏洞式。当年应该是先挖一个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后,再向北掏挖洞,然后安葬死者。
有趣的是,在关中地区,这样的偏洞式墓葬并不多见,倒是在广袤的甘青地区有类似的发现。王仁湘,著名史前考古专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在他的研究中,甘青地区常见这样的墓葬形式。
这是毫无联系的偶然,还是时间指示的文明流向?
“杨队长,这个手骨也移位。”考古现场的工作人员不时向杨官寨考古队队长杨利平报告。杨利平锁着眉头仔细观察,墓室中的人手骨远离手腕,被放在了腿部附近。这样的移位在杨官寨墓地很普遍。为什么有这样残忍的丧葬?
是习俗?是变故?或者是一种神秘的仪式?是传统的习惯,还是受外族影响?杨官寨人留下了线索却没给出答案。
除了骨头的移位,让杨利平觉得更耐人寻味的线索是墓葬的方向。夕阳下的杨官寨墓地,光线恰恰照在逝者头部。
难道仅仅是留恋最后一抹夕阳?
在杨官寨遗址地图上,杨利平做起了连线。逝者头部所向,正是杨官寨环壕(护城河)的西门遗址,这里恰恰曾经出土层层堆积的陶罐等器物。对比这些普通墓室几乎无一随葬的窘境,这些器物会是为谁埋下的呢?
“或许他们面朝的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杨利平做出大胆的推测。
编辑:王嘉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