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春同志先进事迹

21.10.2014  17:48

        在延安,杨永春同志被誉为农业系统的专家。他是陕西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延安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专家组组长,延安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杨永春于1989年7月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环监测、土壤肥料测配研究、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数年如一日,始终站在土肥研究工作前沿,探索不同区域合理施肥配方,为农民群众科学施肥提供了良好指导。他先后主持、参与六项新技术推广工作,成功破解制约延安粮食生产、苹果产量和质量的土壤肥力瓶颈问题,为延安林果业、棚栽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 陕西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延安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批准)、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中、省、市40多次表彰奖励;16次荣获省、市科学技术奖与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发表、交流论文30多篇,参与、主编《陕西肥料产业》、《延安苹果树营养与施肥》等书籍5部。
      他领导的延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土壤肥料工作站先后40多次被评为全省农业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土肥工作先进集体、十佳土肥站、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集体、文明行业示范点、陕西省“环保贡献奖”先进集体及延安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
      打开杨永春的履历,是一串串眩目的灿烂。
      背着“微肥”下乡的专家
      在延安,上世纪九十年代,群众亲切地称杨永春是背着“微肥”下乡的专家、与泥土最为亲近的专家。如今,无论是在果繁叶茂的果园,还是在长势喜人的农作物地块,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手捧一把把泥土,细细品味……
土壤养分、肥料质量、土壤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试验比对、研究及施肥配方新技术的推广几乎是杨永春生活的全部。从2003年开始,杨永春就将延安13县区划片分区,长期设立定位观测点47个,定期对土壤养分变化、施肥变化进行长期定位监测。
      “给果树、庄稼施肥,就像人一样,缺什么营养,我们就要给它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像有的区域氮、磷不足,有的区域中、微量元素缺乏。我们就要对症施肥,这样果树就长得好,果品质量也高。”杨永春对果农总是耐心讲解,精心指导。
      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是延安农业的支柱产业,全市13县区就有8个县区在大规模地发展,果树面积超过300 万亩。为提升果园土壤肥力,提升果品质量,杨永春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5111果园测土配肥工程”,即在全市原5个苹果生产基地县选择10个重点乡镇100个行政村,年监测1000个土样。从2007年起,他又实施了“8222工程”,即将原有监测点扩大到8个苹果生产基地县20个重点乡镇200个行政村,年监测2000个土样。数年如一日,比对实验,改进施肥配方,成功探索出了符合延安实际的苹果巧施肥技术模式和方案,实现了“五个结合、六个统一和七个改进”。
      杨永春积极引进、推广施肥新技术,并取得丰硕成果。2001年他参与的“钾肥推广应用”项目,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04年,参与“粮饲兼用优质高效沈单10号玉米引进与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天然有机螯合肥的技术推广”三个项目,分别荣获陕西省农技推广成果二等和三等奖。2003年—2005年主持完成了“延安市苹果高效安全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荣获延安市农技推广一等奖、陕西省农技推广二等奖。同时,主持完成的“优质高效苹果园土壤培肥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荣获省、市科学技术二等奖。这两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延安苹果园土壤培肥与施肥空白,促进了全市果园施肥技术革命。“延安市苹果高效安全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三年推广面积达125.9万亩,占全市苹果面积67.69%,平均亩增产120.57公斤。项目区果农三年增收46413万元。2006年以来,这一施肥技术在全市被广泛应用,成为果区群众增收的主体技术,提高了果园土壤质量,解决了制约延安苹果产量、品质的瓶颈问题,对全市苹果稳产、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利益的守护者
      延安市农业监测站还肩负着农业环境监测职责,2006年以前,还负责土肥监理等农业执法工作。杨永春出身农家,对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4年4月29日下午4点多,宜川县农业中心及5户果农反映,施用某公司生产的有机、无机复合肥后,果树出现病害迹象。接到投诉后,杨永春立即抽调主要力量,并亲自带队,连夜赶赴宜川。看到将近34.1亩果园1781棵果树出现叶片卷曲、落花落果,甚至根系坏死、树皮干缩,部分果树死亡;看到果农痛心激愤、流泪陈述的情景,杨永春痛心疾首。“查清原因,坚决为果农挽回损失。”杨永春暗下决心。马不停蹄,第二天6点多,杨永春就起床。尽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中雨,但他们踏着泥泞,毅然行程100多公里山路,逐园采集肥料、土壤、根系、树皮、树枝、果实、叶片等大量样品及照片。现场会诊,初步认定为肥害,并及时提出挖坑取肥、太阳光解、增施有机肥、叶面喷肥等补救措施,有效减少了果农损失。“五一”来临,杨永春和同事们放弃节假日,迅速将样品送往延安大学、陕西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最终确认了这是一起因肥料中氯含量过高,施肥又相对集中而导致的肥害案件。
      随后,杨永春多次与经销商和厂家进行交涉,并在宜川县召开了由县农业局、果业局、农业中心、肥料经销商、生产厂家及受害果农参加的协商处理会。杨永春用大量的事实、确凿的证据,对商家、厂家进行了批驳,最终迫使厂家和经销户一次性赔偿5户果农8万多元,对经销商做出停业整顿一个月的处理结果。
      从1995年以来,他们先后查处子长污水伤农案、富县羊泉药害果树案,检测各类化肥样品663个,代表量71万吨,查处假冒伪劣化肥1186吨,先后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锐意开拓的“领头羊
      杨永春不仅是一个勤于钻研、勇于实干的杰出农业专家,而且还是一个锐意开拓、领导有方的“领头羊”。用职工的话说,是个思路清晰、雷厉风行,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的领导。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杨永春一步一步走上了领导岗位,2003年被任命为延安市农业监测站站长。上任伊始,他明确提出“围绕产业抓土肥、搞好土肥促产业、稳步推进增创收”的发展思路,并对工作重点做出调整,即加大对麦、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提高产量,为农业增产夯实基础;加大对果园土壤监测及施肥技术研究,提升苹果品质,为群众增收奠基;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督,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按照这样的思路和工作重点,延安市农业监测站工作年年迈大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土肥化验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4年以来,杨永春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新修了土肥化验室、配肥车间,购置监测采样车和农产品安全监测车,监测仪器50多台件,监测试剂300多种2000多瓶,使化验室步入了规范化轨道。他先后选送工作人员参加中、省轮训116人(次),所有技术人员全部得到培训。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杨永春抢抓机遇,又积极争取到市级财政支持,率先创建陕北第一个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主的化验室,购置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多60台(件),添置了电脑、扫描打字复印一体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GPS等22台(部),对农产品稳步开展了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多项检测,填补了延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空白。如今,化验室每年平均检测土壤、肥料、灌溉水、大气及农产品样品达2100多个,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单位基础设施和监测能力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固定资产由2003年20.1万元增加到796万元。
      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在杨永春的领导下,该站还出色完成省农业厅农业环境信息发布定点监测工作任务及延安市农业环境污染监测情况调查等任务。查处了一批农田污染案件,有效保护了农田。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