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构建长效机制 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28.10.2014  10:49
  本网讯 建设绿色城市是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城镇建设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低碳、节约、集约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城市方面,加强城乡规划,发展绿色建筑,构建绿色生态人居环境等领域,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开展了多层次、体系性的实践与探索。   严格标准 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常态化   我省以绿色建筑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分类指导,强化建筑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构建省市县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对新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等五个环节,建立了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管体系。工程项目建设,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率执行率逐年提高,设计执行率为100%;施工执行率,城市达到了98%,县(区)达到90%。西安市财政出资的各类建设项目,市辖区域内1万平方米(含)以上新建公益性建筑、公共建筑项目,要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建设。西咸新区,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要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进行建设;国有资金占主导的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项目,五个新城所有新建民用建筑项目,要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进行建设。   政策扶持 推进绿色建筑健康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是建设绿色城市、构建绿色生态人居环境的重要物质要素。我省从单体建筑、绿色生态居住区、绿色生态城区3个层级,建立健全政策,完善标准规范,加强激励扶持,提升建筑节能工作层次水平,推进城市建设的绿色化。   省级财政给予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10元、15元、20元的资金奖励;绿色建筑建设规模介于100-200万平方米之间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100万元资金奖励;并采取优先推荐申报长安杯鲁班奖、保障房率先施行等方式,引导鼓励未纳入强制执行范围的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对商品房住宅项目,财政奖励资金70%给购房者,以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建筑建设。   低碳减排 推动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开展   植被绿化是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我省积极加强法规建设,科学设计规划,增加公共绿地,发展立体绿化,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园林城市(县城)创建,通过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道路绿地达标率等刚性指标的设置与考核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植被生态体系建设。2013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13.05平方米,县城人均公园绿地7.8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8.4%,列全国第10位。国家级园林9城市个,省级园林城市(县)达到77个。省级园林县城覆盖面79%,5个城市园林县城全覆盖。   防污治污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陕西省水资源短缺等实际,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为着力点,加强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下、绿化率在40%以上的住宅区,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区,雨水回收利用和中水回用设施的设计建设进行了明确。   节能改造 提升既有建筑节能运行水平   居住建筑以供热计量改造为重点,统筹考虑建筑基本状况和业主意愿、改造节能效果等因素,政府主导,以供热企业(业主)为主体,财政资金引导,资金多方负担,实施改造规模达到768万平方米,每年可减少能源使用量2.3万吨标准煤以上,减排二氧化碳5.7万吨,粉尘230吨。采暖城市中,延安、渭南改造进度达到可改造建筑的90%;宝鸡、榆林、咸阳改造进度达到可改造建筑的50%以上。   公共建筑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为重点,实施能耗在线监测和低成本技术改造。省本级及西安等重点城市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和一个市级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陕西省政府前大楼、西安市建设工程中心等8栋建筑安装了能耗分类计量监测系统。全省实施改造303.9万平方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列入国家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试点示范 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   针对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乡村建筑的形态、模式、环境的变化和农村照明采暖等生活用能的刚性增长态势,我省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统筹安排;保护生态,协调发展;先易后难,示范引路”的方式,推进农村村庄和村民住宅规划建设。   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村庄建设法规——《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以整体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节能生态示范村为重点,开展试点示范,推广新型墙体材料以及太阳能光热等技术在村镇建设中的应用。2013年11月18日,全国节能砖与农村绿色建筑发展研讨会,以全球环境基金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执行实施的大石头新村节能建筑示范推广工程为支撑,在我省咸阳市开展了主题报告、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   据了解,陕西省在绿色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将把握陕西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梳理、统筹绿色发展各个要素,继续创新工作方法与机制。加强建筑节能法规建设,提升绿色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全面推行绿色建设标准,加大绿色城市项目建设。(姜美娟 胡怡)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