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枚古代简牍来陕 千年简牍字迹仍清晰

12.09.2015  20:32

300枚古代简牍来陕 千年简牍字迹仍清晰

  在古装电视剧中,常会看到当时的人拿着一摞摞的简牍来读,你见过真正的简牍吗?机会来了,汉简大省甘肃的300枚简牍9月12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人们可以一睹简牍真容。

  在纸发明前,人们写字是在木板或者竹板上,这些木板或者竹板称之为简牍。由于气候等原因,目前保存较多的简牍主要在甘肃和湖南,一个因为气候干燥,一个则是因为气候湿润,简牍在千年地下保持了恒温恒湿,才得以保存下来,甘肃是汉简大省,现存汉简5万多枚。这些简牍不仅是补充和研究秦、汉、魏晋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华书法史上珍贵的艺术遗产。甘肃简牍的发现从1907年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境内出土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悬泉汉简、临泽晋简等不仅是重要的出土文献,也是中华书法史上珍贵的艺术遗产,其中涉及的字体如小篆、秦隶、汉隶、章草、行书,书法价值极高,堪称古人留下的书法艺术珍品,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史和继承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提供了极为难得、极为可靠、极具学术价值的原始资料和研习文本。

  此次展出的300枚古代简牍,以汉代为主,许多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汉简精品有1974年8月出土于居延甲渠侯官遗址的《侯粟君所责寇恩册》《相利善剑册》,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册》《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建昭二年敦煌太守调史监制书》。《侯粟君所责寇恩册》是一份完整的司法文书,内容涉及军事、民政、法律、经济等各方面内容,是研究东汉初年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相利善剑册》字体为规整隶书,墨色如新,内容主要是辨识宝剑的标准和方法,提出鉴定善剑四条标准、鉴定敝剑六条标准以及辨识善剑敝剑纹饰的四条标准。对研究汉代的金属冶炼和兵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简牍上,华商记者发现,虽然历经一两千年,为何上面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专家分析,当时的墨水中可能含有天然的矿物质,这也使得其能够保存至今。该展览将于本月20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