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兵讲述抗战:把仅有3枚手榴弹投向日军
马学俊为所在干休所人员讲解我军光辉的战斗历程 (照片由本人提供)
抗战时期的马学俊 (照片由本人提供)
八月中旬,记者在驻陕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同志的陪同下走进原宁夏军区副司令员马学俊老人在 陕西 的家中,聆听这位从抗战烽火一路走来的91岁高龄老兵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
第一次伏击战
他把仅有3枚手榴弹投向了日军
1942年5月,日军从徐州沿海郑公路(海州至郑州公路经过睢宁县境的一段,现为徐淮公路)东犯睢宁县,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同年6月下旬,睢宁县独立游击大 队侦查得知,一批日军乘车从邳县占城向双沟进犯。当时我还在中队当文书,队长卢修武决定组织游击大队在日军必经的北大桥打伏击。
任 务部署后,我们迅速在日军要经过的海郑公路陈油坊路段上埋设地雷。由于当时枪支和弹药有限,游击队用的武器都是清扫战场时捡来的,领导给了我3颗手榴弹。 当时大家拿着这些武器,利用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埋伏,日军踩响了地雷,队长一声令下,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敌军乱作一团,我也拼力将自己身上的3颗手榴弹投 向了慌乱中的日军,一下把敌人打懵了。最后我们游击队炸毁了日伪军的两辆汽车,打死打伤了10余人,缴获20余支枪和部分弹药。伏击战后,我们连夜撤至敌 人后方。
“由于这是我打的第一仗,所以印象一直很深刻,后来才得知这一仗打响了睢宁人民武装抗击日寇的第一枪,不仅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还鼓舞了军民抗日信心。”马学俊说。
21岁当指导员
受到纵队张震司令员现场褒奖
“我功劳不大,但游击大队和日军正面交火的大大小小6场战斗我都有幸参加了。”马学俊告诉记者,最让他自豪的是,1945年7月参加灵南反击战拔点任务时,一营二营联合消灭日伪军投降前顽固坚守的一个据点,当时他担任34团三连指导员配合二连完成连续爆破任务。
那 场拔点战斗打得很艰苦,日伪军构筑了坚固的地下工事、围墙、电网。马学俊清楚地记得,战斗打响前,营里成立突击队,他主动报名参加,营里还为每名突击队员 配了一把驳壳枪、一把大刀、5枚手榴弹,在火力掩护下,突击队在炮兵火力掩护下借着夜色发起突袭,攻破据点后的突击队员活捉了日军、保安团长、伪县长等2000余人。
战斗结束后,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张震听说马学俊灵活组织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事迹后,称赞马学俊:“这个小指导员表现得不错嘛!”
新 中国成立后,马学俊先后担任过团参谋长、团长、师长、宁夏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这个老共产党员为保卫祖国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如今战争的硝 烟已经散去,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次战斗的他,身上至今还留着多块弹片。干休所的领导告诉记者,就在去年,隐藏在他腿根部的一块弹片被取了出来。
“我是战争的幸存者,也是幸福者。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中国苦难的过去,特别是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共和国而牺牲的人。” 文/记者张红中
■人物档案
马 学俊,江苏睢宁县人,1925年1月出生,1938年加入江苏睢宁县独立游击大队,1942年1月入党,同年3月入伍。参加过江苏和山东两地反日寇大扫荡 等5次抗日战斗,在战斗中负伤三次,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甘南平叛等战斗,离休前为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副军职);1946年12月荣获战斗模范、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勋章。
西北地区部队受邀赴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仅有的两名抗战老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