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以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双十工程”(十大城建工程和十大管理工程)。通过3年努力,新(续)建各类城建工程项目66个,完成投资24.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8%,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城市规模迅速拓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城市新形象逐步形成。
高起点规划,城镇体系初现端倪
该县坚持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原则,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加快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等不同层次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柞水县第三轮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将城市性质定义为山水生态型宜居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为6万人,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并各镇根据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中,结合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全面启动城市道路交通、绿地水系、环卫设施、教育卫生、供暖、天然气、垃圾处理、给排水、防洪、污水处理和地下管线以及防空、防灾、公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使城镇总规覆盖率达100%,城镇规划面积由原来的5.2平方公里扩展到47平方公里,布局合理的城镇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高标准建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为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柞水县实施了道路畅通、功能配套、住房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先后实施了迎宾大道、石镇街道路改造、马三路改造和新城主街硬化亮化工程,启动了S102省道“三改二”工程,使县城框架扩至10.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6.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为带状组团式的空间形态,以及“一主一副”两个中心。并完善配套功能。相继实施了乾佑街提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一二期、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天然气及电力通讯管网地埋、县城垃圾填埋场一二期等工程。新、老城区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自来水普及率达89%,建制镇自来水普及率85%,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5平方米。提升城市品位。相继实施了城区橡胶坝一二期、休闲长廊南北延伸、迎宾大道绿化亮化、东坡森林公园建设、盘龙入园大道绿化亮化以及县城建筑主体亮化、县城中心广场改造等工程。目前,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县城。扩充城镇容量。先后建成了阳光花园、盘龙官邸、乾佑山庄、迎春小区等高端商住居民小区4个、建成石镇惠民、红石岩高层、新城创业安居工程住宅小区3个,建设各类保障房6500套,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容量迅速扩充。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按照“做美县城、做特集镇”的思路,抢抓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机遇,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完善配套功能,聚集城镇人口。加大了对营盘、凤凰两个省级重点镇以及下梁市级重点镇建设投入,不断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省市重点镇引领城镇化的作用,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辐射周边的城镇建设新格局。2012年以来,投资8.15亿元,在各镇完成水泥砼路面硬化1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余盏,栽植行道树4000余棵,铺装人行道面砖1.2万平方米。
精细化管理,城市发展活力增强
按照坚持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县上加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运作的环境卫生保洁模式,努力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环卫作业标准化、人机作业专业化、城管工作数字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营造宜居宜业环境,着力把县城打造成西安人的会客厅。在抓好城市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四化”工作,累计查处案件16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城市发展秩序。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新路子,将原来政府直接管理、财政投入维持运转的市政管理工作机制改变为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把下梁新城、盘龙园区、石镇街道等处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委托陕西静能再生利用公司管理,由城管部门负责监管考核,目前3区域卫生保洁运营状况良好。通过引进新机制,既方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又解决了城市管理资金和人力的不足问题。
未来,该县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全面统筹城乡发展、不断优化城市建设格局、持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加快打造宜居城市环境的步伐。(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