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柳树谈松树 习近平瞻仰七大旧址
中新社延安2月18日电 题:话柳树谈松树 习近平瞻仰七大旧址
中新社记者 冽玮 田进
“那天太阳暖暖的,习总书记穿着蓝外套、休闲鞋,就和普通人一样。”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担任讲解员的党婕睿,17日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她人生中难忘的一次讲解经历。
2月14日,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瞻仰了中国共产党七大会址。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而载入史册。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曾在这里发生。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作为延安精神的一种实地象征,几十年来杨家岭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前往参观。
17日,中新社记者探访了杨家岭革命旧址。话题是从中央大礼堂建筑风格谈起的,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造型别致,从空中往下看,就像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宽阔的中央大礼堂内,整齐摆放着11排长椅,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同心同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标语、靠墙边插着的24面红旗,缄默昭示着当年大会盛况。墙上的旧照片显示,当年大会现场,左手第一排的长椅上坐着毛泽东、朱德和聂荣臻。
1945年4至6月间召开的中共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从中共七大会址拾阶而上,依次分布着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毛泽东等领袖的旧居。据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刘亚那介绍,习近平走出大礼堂,看着对面的山坡,专门询问山上旧居的情况。得知最近几年进行翻新改造,得以很好的保护时,他颇为欣慰。
党婕睿回忆,习近平看得非常仔细、听得非常认真,当他听完中央大礼堂建筑风格的介绍后,对周围的人说:“这个礼堂把西式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特色很好地结合起来,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创新。”
中央大礼堂外,两棵柳树和一排松树伫立院内。党婕睿说,当日瞻仰中央大礼堂时,习近平特地谈及柳树和松树的寓意,柳树代表着灵活性,松树代表着原则性,柳树精神和松树精神正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不断克服艰难困苦,取得胜利的关键。
党婕睿告诉中新社记者,在杨家岭,她见过感慨万千的,见过泣不成声的,常听到的一个词便是“信仰”。这次为习近平担任讲解服务,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说他“最近一次来杨家岭是2009年,每次来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