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孙英:产业化技术促住宅产品升级

22.09.2014  08:58
  近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设计搭建、青岛海尔家居等产业化住宅部品优质供应商共同参与的“科技百年宅SI住宅体系样板间”正式亮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的住博会现场。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表示,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个行业对住宅产业化认识的不断提高,出台的鼓励政策越来越多,参与的市场主体也越来越多,这几年更是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其中,“百年宅”样板间的亮相,彰显了我国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研究的先进性、示范性和专业性,住宅产品长寿化、产业化、低碳化、品质化的居住梦想有望变为现实。   中国住房: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步伐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在最近几年才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应如何理解?   孙英: 确实如此,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先进企业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考察,学习先进的建造技术和生产理念。其中日本依靠国家政策引导、生产方式转变两方面主要举措,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起我国建设行业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直到2002年4月,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天津通过专家论证,才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化正式进入起步成长阶段。而在本世纪的前十年,进展也十分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住房建设迅速发展,需求量很大,住房销售状况好,又赶上用工成本比较低,所以整个行业对科技进步的重视和探索不够,一味用简单、粗放的方式建房子,十年间都是如此。   近几年,随着人工和建材成本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建筑质量和品质要求的提升,粗放式建造方式下的住房已经开始被市场抛弃。中国住宅产业化迎来大力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住房: 近几年,除了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基本条件以外,从政策层面来看,是否也有了本质的变化?   孙英: 2012年,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要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这标志着住宅产业化春天的到来。   但就目前而言,住宅产业化政策方面还面临着顶层设计相对缺失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是适合中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路径,不能简单地把建筑工业化等同于一种主体的工业化。从世界现代化建筑产业来看,除了建筑主体工业化,还有一个路径就是大力发展内部装修工业化。   同时,我们各项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相对滞后。设计标准、建筑的模数标准、住宅部件、产品的生产与使用、验收、标准等亟须规范、健全、完善。此外,建设能力仍然不足。从行业推进来说,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目前整个环节都表现为能力相对不足,全国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众多,但是真正能够把预装配做好的还不多。   中国住房: 对于行业来说,研究成果和新产品的落地推广显得至关重要。在标准院多年工业化体系研发与实践基础上诞生的“百年宅”正式亮相住博会,你如何评价?是否意味着住宅产业化产品有了易于推广的整体方案?   孙英: 标准院为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促进我国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重点研究工作包括加快健全我国住宅产业化生产的技术标准、促进住宅产业化的部品化、重点开发先进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加强住宅产业化关键集成技术攻关等内容。   2012年5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日本国日中建筑住宅产业协议会签订三方协议《中日住宅示范项目建设合作意向书》,选定上海绿地集团、大连亿达集团、江苏新城地产、浙江宝业集团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式启动“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建设。2013年底,首例“百年住宅”项目——绿地集团崴廉公馆3期面世,引起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新型“SI住宅体系”的推广应用和“百年住宅”的全新问世,必将引领我国住宅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住宅产业化快速发展。(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