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学会组织院士专家来陕就利用核能取代燃煤锅炉治理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进行专题调研
8月7日至8月13日,中国核学会组织院士专家组就“利用核能取代燃煤锅炉治理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专题,来我省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组长由我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核学会荣誉理事长王乃彦老先生担任,调研组成员由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秦山核电厂二期工程总设计师、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叶奇蓁,中国核学会秘书长、研究员王德林,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中陕核集团公司、陕西省核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我厅核安全总工、省核安全局局长樊少文全程陪同并参与调研。
调研组一行分别在西安、宝鸡、渭南召开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实地考察了西安交通大学核学院、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西安核仪器厂、西安核设备公司等单位,与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及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充分听取了我省相关厅局、地市,科研院所、涉核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我省关中地区能源结构、大气污染现状、涉核产业发展状况、项目需求及公众接受度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王乃彦院士和叶奇蓁院士就调研中大家普遍关注的核能安全、环境保护、运营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解答,也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核安全科普课。两位院士以大家普遍关注的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两大核事故为实例,结合两起事故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教训,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及我国核能发展历程及现状。两位院士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能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稳定、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每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厂每年核燃料的消耗量不足30吨,而同样功率的燃煤电厂年煤耗量多达数百万吨。据权威机构测算,一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每年可以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740万吨,污染物二氧化硫3.8万吨、氮氧化物3万吨,且不排放烟尘,环境效益非常突出;根据我国大量使用压水堆的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反应堆的设计与建造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安全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安全角度来讲,内陆核电和沿海核电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美国、法国、俄罗斯的内陆核电都占了一半以上;就经济性而言,核电主要特点是投资大,但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改进,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三代核电机组建设成本已降至每千瓦1.6-1.7万元,每度电价已低至0.43元,加之运行稳定,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针对公众谈“核”色变及近期发生的涉核项目群体性事件,两位院士强调,这是因为我们缺乏核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充分的公众沟通,使大家对核安全知识知之甚少。中国工程学院和中科院经过长期慎重研究分析,已得出明确结论,即像切尔诺贝利和福岛那样的核事故,在我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此外,针对内陆发展核能所需的政策环境和气象、地质、地震、水文等条件以及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对发展核能的认识等问题,两位院士和各位专家与参与座谈的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最后,调研组一致认为:在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多重压力下,着眼陕西等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关中地区适时启动核能利用,尤其是小型模块式热电联产反应堆机组建设,对调整关中地区的能源结构,拉动陕西涉核产业发展、提高陕西相关科研院所的研发水平与能力,有效治理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研组将就此形成专题报告供有关决策层借鉴参考。
(责任编辑:郑易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