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中院以信息化建设力促司法公开

14.10.2014  10:52
        陕西法院网讯    10月初,榆林中院官方微信公众发布平台正式开通并通过官方认证,随后公布了榆林全市法院首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收到良好反馈。至此,榆林中院门户网站、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新华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已全面开通,实现了利用自媒体拓展司法公开的新格局。

        在网络空前发展、信息高速流通的新媒体时代,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被逐步拓宽,对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严标准。榆林中院转变传统思维方式,不断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强化司法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人民群众期望的公平正义,不仅应当是实在的,及时的,还应当是可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2013年以来,榆林中院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扎实稳步推进,现已颇具成效,得到法官和群众们的良好反馈。但在榆林中院的干警们眼中,信息化建设仅是手段不是目标,信息化建设不是为了实现信息化,而是为了推动司法公开,拓展司法为民。

        该院不断以信息化建设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以此畅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在案件的立案、庭审、宣判等诉讼过程中及时、依法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相关信息。2014年已主动向当事人提供司法公开告知书36119份,受理的案件全部实现了诉讼档案电子化。以榆林法院网为基础平台,及时发布开庭公告。依托陕西法院公众服务平台,方便当事人查询案件进展情况,以此降低成本、减轻诉累。积极创新庭审公开方式,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以视频、图文、微博等方式及时公开庭审过程。榆林中院新浪官方微博粉丝数已达5.8万余人,通过微博直播了多起案件,获得不少网友点赞。庭审直播消除了审理案件的神秘性,让公众直观了解庭审流程,让当事人赢得明明白白,输得口服心服,让司法过程成为“看得见”的公正。

        裁判文书是承载全部诉讼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终“产品”,公开裁判文书就是将审判工作置于阳光之下。该院依托最高人民法院所搭建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今年以来符合条件的裁判文书已全部上网。截止目前,公开裁判文书4777份,同时在榆林法院网发布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裁判文书262份。裁判文书公开迫使法官提高文书质量,加强裁判说理,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司法技能和业务素养。

        执行难同样困扰着榆林中院,一段时间甚至一筹莫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正逐步推动执行模式深刻变革。及时公开立案标准,拍卖公告等信息,推广了涉案物品网上拍卖机制,提供不履行执行义务者信息查询,建立了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这些都为破解执行难题提供了思路。近期,该院通过其官方微博、微信,将75名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老赖”,列入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予以曝光,并引得多家媒体转载报道,进一步拓宽执行公开的范围、方式和渠道,将该院执行活动置于社会各界广泛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