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 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 " 消失 "。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富协调发展。
7月23日,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开展“走进榆林乡村,看沙地产业的绿色跨越”主题调研活动。了解沙区生态改善状况,沙区绿色产业发展情况。行走在榆林的乡村大地上,林木葱茏,绿色是主色,田间地头的美丽“丰”景令人欣喜。多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把农业作为立市之基,粮食总产不断增加,良种良法普遍适用,新型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向着“打造全省现代农业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当地村民说:“近年来,我家的大棚育苗,种植西红柿,马铃薯等蔬菜长势都不错,1-2两年可收回成本,实现增收致富”。实践队员走访调查发现,通过蔬菜产业致富的不止一家。他们以农户为基础,以村组为单元,承包土地分户种植,种植时间以早春和秋延为主,品种主要以苜蓿、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生菜、卷叶菜、芝麻香瓜等为主。据了解,实种面积为1亩的温棚,年生产蔬菜10-13吨,产值达4-5万元;塑料 大棚年生产蔬菜6-8吨,产值达2-3万,效益十分可观。同时,高产玉米、脱毒马铃 薯、优质小杂粮、大扁杏红枣、核桃、山地苹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据初步了解发现,更多的农户以发展养殖业为主,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社为主体、家庭牧场为基础、养殖示范村、示范户为补充的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他们说“在家养羊、养牛、养猪比出去打工更赚钱也轻松”。随着村民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养殖技术也不断进步。实践队员发现,有几家农户从青贮饲料到料食投放,都实现了自动化。据村民讲述,玉米棒不脱粒整根进到机器里粉碎,带上玉米粒,营养价值很高,粉碎好的粮食借助机器投食,劳动量不大,一个人同时投喂30头猪都能忙得过来。等猪早春节前出栏,按现在的行情,收益将很乐观,能净收入五六万元。
如今,养殖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成为榆林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实现了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的协同发展。农业和设施养殖业已成为农户自家的“商业银行”。
编辑:钱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