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榆林公安交通管理呈现出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特征,实现了促进事故防控、道路管控、科技应用、服务群众、执法管理水平“五个提升”,跻身全省交管工作先进行列。
交管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
按照公路防控体系建设要求,榆林市相关部门整合各类卡口、视频监控资源,备案交警执法站36处,新增卡口66处,注册备案数达372处,接入达331处,上传数据1.7亿多条,卡口备案数和上传数据数均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交通指挥中心升级改建,各交警大队均建成交通指挥室,这见证了榆林市公安交通管理完善的硬件建设。
去年,榆林市交警部门承担全省缉查布控试点工作,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改革勤务模式,深化缉查布控系统应用,建立了视频巡逻与路面巡逻相结合、指挥室调度和路面查缉的勤务机制,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精准打击、有效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了全市交通指挥、交通秩序微信工作群,实时发布和上报信息,提高了科技信息化应用效率。去年,布控46万次,预警签收16万次,拦截违法车辆5624辆,其中查获公安部重点布控的8辆嫌疑车辆,受到部省通报表扬。
道路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榆林市充分发挥其领导、组织、协调、落实的职能作用,将各县区事故分析研判报告以交安委办的名义下发至各县区政府,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为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专门成立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小组,召开事故研判会议18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整治“百日行动”,排查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955处,“营转非”及“出租转非”车辆140辆,并实现户籍化管理;督促液体危险货物罐车322辆安装紧急切断阀,整改封存“黑校车”32辆。完善了辖区和外省籍途经榆林市道路的客运车辆、危化车辆、校车和旅游包车基础台账,夯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交通违法记分,建立机动车监控中心,加强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治理。开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活动,首次曝光终身禁驾54人,成立互联网信息监控中心,投资50余万元新建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道路管控水平科学有序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还根据榆林市青银、包茂高速公路南北跨度大、小气候多发等特点,深化“路警企”联合勤务机制,加强对雨、雾、冰、雪、霾等恶劣天气应急管理,严厉打击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加强农村道路管理,榆林市推进“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实施,明确组织体系建设、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示范点创建、基础工作规范等方面内容,夯实各县区农村道路的管理责任。去年,建成神木、府谷、横山和绥德4个示范县、农村劝导站237个、乡镇交管办176个。科学勤务模式,采用错时、延时、交叉检查等方式,开展了严打严防严治战役,“打非治违”五次统一行动,酒驾、涉牌涉证、秋冬季交通秩序大整顿等专项行动,目前,执法总量和人均执法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醉驾查处量和人均查获数均居全省第一。
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
严格管理和监督队伍,按目标责任实行双向考核办法,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坚持从优待警,先后有16名领导干部被提拔和转任。使用40台执法记录仪和61台采集站,规范民警执勤执法,加强对民警执勤执法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通过开展涉案财物规范管理专项行动,集中解决了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及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在全省率先将小型汽车号牌由原来的“10选1”变为“20选1”模式,并积极发挥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服务中心作用,简化处理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去年共快处轻微事故1770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05起。强化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去年支出救助基金486.9万元,同比增加298万元。推广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开设14个窗口受理用户注册业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