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榆林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又走过继往开来、激浊扬清的一年。
这一年,“两个责任”落地生根,“书记抓、抓书记”,压力层层传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明责亮责、履责尽责、督责压责、述责述廉、考责问责。
这一年,从严执纪问责的步履铿锵,认真解决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查纠顽疾痼症力度空前,群众监督渠道畅通,增强了社会对反腐倡廉的信心。
这一年,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守住纪律底线,抓早抓小,把握运用“四种形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正逐步形成,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干部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积极变化,全市政治生态净化,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
尊崇党章以上率下紧紧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全面从严治党根子在党委,关键看书记,说千道万是个责任问题,榆林市委领导班子和市委书记胡志强怎么做至关重要。
榆林市委把从严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率先担起来、扛在肩。2015年,榆林市委常委会8次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议题13项,创新工作机制、传导工作压力,有效落实“两个责任”。
制定和落实主体责任清单,常委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集体责任清单和班子成员主体责任、共性责任、个性责任清单,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各县区推行部门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制度。全市各级党委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紧盯领导班子成员这个“关键少数”,层层传导和落实“一岗双责”责任。
以上率下,“向我看齐”,是政治品格,更是责任担当。胡志强同志既挂帅又出征,既立标杆又作示范,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他负总责,进一步严明纪律,以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压实责任。主动约谈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纪委书记,了解情况、传导压力。
群雁齐飞头雁领。在胡志强同志的带动下,榆林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对省委第四巡视组巡查整改任务,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班子成员协调配合,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有效落实了整改任务。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办理中央第七巡视组交办信件533件,办结490件,党政纪处分5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0人。正在办理省委第四巡视组交办信件324件。
问责是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有力举措。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巡查,规范“两个责任”硬考核,强化“两个责任”追究,全年查处“两个责任”追究案件56件,其中追究主体责任40件(问责党组织9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39人;追究监督责任16件,问责纪检监察干部16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只要各级党组织紧紧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就能赢得人民群众更多信赖,全面从严治党在榆林就能生根、开花、结果。
高压反腐狠刹“四风”形成“不敢腐”的浓厚氛围
2015年12月21日,省纪委对榆林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进行通报。每逢有典型案例,纪检监察网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一年来,榆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覆盖”“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既狠打“老虎”,严厉查办大案要案,又快拍“苍蝇”,紧盯“节日腐败”,持之以恒抓作风,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在党员干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面对腐败问题的复杂严峻形势,严格案件查办,切实形成震慑,以严惩“一把手”腐败为突破口,查办市城投集团原董事长、空港新区管委会原主任王永胜,市金融办原副主任赵红东,府谷县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罗云,市政管理所原所长樊恩堂、原副所长高广平、王宏堂等一批在全市有影响的违纪违法案件。向全社会释放出反腐无禁区、无特区、无盲区,全面发力、驰而不息。
“一把手”这样的“硬骨头”被拿下,自然带动全局推进,形成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2015年,对为官不为、执行力不强、作风不实、为官乱为、贪腐谋私、执法不公的从严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吃空饷”、侵吞惠民补贴等典型问题快查严处,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2742件次,同比增长22.9%;立案1672件,同比增长44.4%,结案1580件,同比增长49.8%;党政纪处分1787人,同比增长48.3%。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审查县处级干部15人、科级干部267人,移送司法机关76人。
紧盯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对864个部门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316件,纠正整改问题216个。同时还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整治,32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07个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对全市107个部门行业和窗口单位的政风行风进行测评,形成全社会监督政风行风建设的有效机制。
“打铁还需自身硬”,榆林市纪委为防止“灯下黑”,率先净化自身,扎实推进改革,努力打造铁腕执铁纪的铁军。强化对“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改革要求的落实,规范县区纪委书记、副书记和常委、监察局副职任免职办理工作程序;加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建设;推行县区纪委内设机构和派驻机构融合式改革;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只有保持政治定力,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才能始终保持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坚定不移、久久为功。
挺纪在前抓早抓小探索运用“四种形态”治病救人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纪严于法,实现纪法分开,是管党治党的理念创新。我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从榆林市查处的腐败案例中可以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方面是因丧失理想信念宗旨,另一方面是因对纪律规矩缺乏敬畏,一步一步下滑堕落。榆林市委领导班子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对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巩固完善和提高反腐倡廉17项制度,扩大了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力,扎紧扎密了制度“笼子”。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市4789名村干部向乡镇纪委述廉,对5509名村干部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资金84.37亿元,党政纪处分118人。
2015年4月29日,榆林市纪委通报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责任追究典型案件,在给予纪律处分时,突出党纪特点,特别突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要求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使纪律成为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红线。
榆林市纪委注重加强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组织开展大型廉政警示教育现代晋剧《母爱》巡演活动,培育和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管理规范、活动经常的廉政建设示范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崇德重礼、遵规守纪,积极营造懂规矩、守纪律的浓厚氛围。
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榆林市纪委积极运用“四种形态”,使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监督工作的常态,让党员干部感到监督约束时时在身边。
实践证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四种形态”,用纪律这把尺子管全体党员,形成的是经常性、可持续性的高压态势,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