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陕西省仅有一市一县被列入该试点名单内。榆林被列为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后,在中共榆林市三届五次全会上,经全体委员审议通过了《中共榆林市委关于坚持依法治市推进“多规合一”的意见》。
把握“多规合一”总体要求明确试点改革方向
在规划领域方面,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实现由较多地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向主要以公共政策、公共产品与服务和非竞争性领域转变,突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责,减少规划种类和数量,提高规划质量。
在规划体系方面,突出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要求,实现由经济社会综合性规划为主体,向经济社会综合性规划和空间规划相结合并逐步加强空间规划转变,按照与资源环境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引导和约束各类开发行为,加强对空间资源的有效管控。
在规划运作机制方面,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政府职权统一要求,实现由各部门、各系统独立标准、自成体系,向加强统一领导、实施“多规合一”转变,明确各级各类规划功能定位和职责权限。
在规划编制主体方面,突出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要求,实现由各职能部门自主编制,向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转变,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和各领域对空间资源的多样化需求,提高规划的公信力和约束力。
部署“多规合一”重点任务牢抓试点改革机遇
促进“多规”融合:加强“多规”数据衔接,统一空间数据标准,从功能定位、规划目标等方面对比分析“多规”差异。坚持全域规划,统筹考虑城乡和区域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衔接目标任务、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等。统一规划期限,远景展望到2030年,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探索确定统一的“多规合一”核心目标,合理确定指标体系,是发展目标、空间坐标、国土指标和生态控标协调一致,形成落实总规划和空间规划的支撑。
强化空间管控:按照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要求,将经济社会发展、国土、城建、环保、矿产等“多规”所涉信息融合统一,细化落实国土空间功能定位,提出国土空间配置及优化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形成市域内一本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作为市县长期遵循的空间开发调控蓝图,并在此基础上,细化落实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在乡镇一级的空间功能定位。
科学编制规划:创新完善规划体系,建立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把中省市不同层面和定位的区域规划进行细化、融合、落实。
建立规划管理平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以全市域为空间范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土地总体利用、城乡建设等规划,形成一张蓝图。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搭建涵盖产业发展、城乡规划、重大项目等信息要素在内的统一空间数据,使其成为各类规划编制、实施、调整及监督的平台。利用信息中心的现代技术,提升规划决策和协调水平。改革项目审批机制,实行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业务联动、监管同步、项目并联审批,推进服务公开、高效、开放。
实施规划监管:利用“多规合一”形成的一张蓝图成果,强化各类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的约束功能,建立市域一体的空间管制分区和管控体系。落实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加强规划执行监管,着力解决规划不严格,甚至擅自变更用地性质和建设内容等突出问题,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依法行政。加强规划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
榆林“多规合一”试点改革任务工作是破解榆林整体发展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也为推进榆林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大机遇,更是推进榆林坚持依法治市政策的内在要求。按照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将在本年度完成国家“多规合一”试点任务,实现市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全覆盖,于2016年全面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成果运用,改革项目审批机制,启动运行“多规合一”业务平台,于2017年完善改革创新成果,形成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来源:阳光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