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人大持续监督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
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重要民生问题,把监督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高度关注,跟踪监督,先后通过视察、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督促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力推动该区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注学前教育,助推幼儿迈出成长第一步 。2011年,榆阳区城区只有2所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却多达224所。公办幼儿园数量太少、有些民办幼儿园收费高、有些管理不规范、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对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较大。为此,该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专题调研学前教育工作。在之后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营造学前教育发展良好氛围,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步伐、改善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幼师师资水平,加强日常监管、依法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等审议意见。
收到审议意见后,该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区财政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各级各类幼儿园建设。在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农村新建、改扩建了公办幼儿园31所,有效解决了入园难问题。学前教育由过去民办为主逐步向公办民办并举轨道发展。同时,为解决入园贵问题,区政府决定实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学前一年每生每学期补助650元,学前两年、三年每生每学期均补助450元,公民办幼儿同等对待,并为经济困难入园儿童每学期提供375元的生活补助。为改善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区财政每年安排200多万元帮扶资金,逐步帮助民办幼儿园配齐设施设备。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方面,增加幼儿教师编制132个,先后组织了近千名园长和幼儿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积极实行示范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带动普通幼儿园快速发展。在规范办园方面,出台了《榆阳区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榆阳区关于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实施意见》《榆阳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园)行为规范》和《榆阳区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办学(园)行为考核及奖惩办法》等政策措施,成立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了200人次对民办幼儿园进行逐园、逐班拉网式专项检查,对民办幼儿园下达了整改意见通知书并督促其整改到位。
—— 关注义务教育,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班额过大、择校热等问题是一直困扰榆阳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2013年,该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听取区政府关于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责成调研组重点调研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研组先后赴城乡各中小学,与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广泛了解情况,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了详实依据。在常委会会议上,组成人员不回避、不护短,直面问题与矛盾,提出了加快新建学校步伐、合理降低班额、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等审议意见。会后,将审议意见交由区政府研究处理。
该区政府认真落实审议意见,有力推动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加大投入,加快新建学校步伐,城乡新建的11所中小学于今年秋季全部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学校总量不足问题。二是严格控制班额。由于新建学校的启用,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总量基本能满足学生入学需求,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学时,教育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各学校新生班额必须控制在50人以内。三是杜绝义务教育阶段择校。2014年区政府出台《榆阳区小学、初中新生入学办法》,明确小学生就近入学原则,划定各小学录取范围,采取计算机录取方式;初中生入学采取就近小学毕业生对口录取办法进行。小学、初中录取过程由纪检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义务教育择校现象,群众十分满意。四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将教育投入逐步向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为其改善办学条件;出台校长、教师轮岗办法,在校际间合理流动优秀教师,义务教育逐步走上了均衡发展的轨道。
—— 关注素质教育,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该区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推进素质教育,区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多次调研视察学校体育、音乐、美术教育工作情况。针对音体美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实施设备短缺、课程开设不足等问题,人大代表提出配齐配足专业教师,足额开设音体美课程,深化课堂改革等建议。
该区政府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一是配设备。为各学校配备了音体美教学设备,同时投入近亿元,先后为城乡中小学改扩建操场8万多平方米,硬化、塑胶软化操场51个,有效改善了学生体育活动条件。二是配教师。从2012年起,每年招聘一批音体美专业教师充实到各学校。目前,该区中小学基本都能按照规定开足音体美等课程,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三是推改革。教育部门每年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老师赴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学习培训;同时,制订了课改方案,正在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