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医国际助力“安康模式”,做“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智慧医疗赋能者

04.06.2018  18:20

  在医联体实际运行过程中,到底如何才能实现跨地区、跨机构、跨层级的医疗服务联动呢?就“安康模式”而言,“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县域卫生记者|戴丹

  毋庸置疑,“互联网+医疗健康”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对于“第三方机构”,这一红头文件就明确提到,“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而据《中国县域卫生》记者观察,陕西省安康市搭建的“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的多模态、全方位、一体化医联体,在心医国际的参与和帮助下,不仅让当地患者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享受到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还激活了区域医联体的内部活力,重构了医疗资源分配,走出了一条“安康模式”之路。

  “我们村卫生医疗室安装上了远程医疗设备

  2018年5月17日,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冷水镇川共村卫生医疗室门前人头攒动,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纷纷。原来,“我们村卫生医疗室安装上了远程医疗设备。”川共村唯一的乡村医生任秀华喜笑颜开。

  川共村地处陕鄂交界的偏远山区,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共534户1937人,贫困户252户598人,贫困人口超过30%。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十分匮乏;部分村民因居住地偏远,许多慢性病、大病患者因村上诊疗设备和水平有限,不得不放弃诊治;看病远、看大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而现在,川共村通过远程医疗设备连接上了远程医疗平台,任秀华在家里就可以接受安康市中医医院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了,而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三级医院专家的健康教育、指导服务。

  就在同一天,距离川共村57公里路程的白河县西营镇高桥村卫生医疗室,也安装上了远程医疗设备。当天带队前往高桥村、川共村进行帮扶的安康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郭圣杰说,“川共村卫生医疗室所在地人口近2000人,服务周边约3000人;高桥村卫生医疗室所在地人口1700多人,同样服务周边约3000人。两个村的远程医疗平台开通后,可以就近服务周边约6000人。

  高桥村、川共村开通远程医疗平台的消息在白河县扶贫群、远程医疗群发布之后,大家纷纷为安康市中医医院的健康扶贫举措点赞,白河县多家扶贫单位也表达了在本单位扶贫点建设远程医疗平台接入的意向。

  事实上,高桥村、川共村并非安康市第一批接入远程医疗平台的村卫生医疗室,显然也并非最后一批。

  “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如何做

  从卫星地图上看,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一个狭长的河谷盆地(安康盆地)之中,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其周围零星分布、更为狭小的河谷内是其下辖的一区九县。根据地理资料,安康市山地约占92.5%,丘陵约占5.7%,川道平坝仅占1.8%。与许多边远山区为主的地区相似,由于交通不便,当地经济发展迟缓,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弱。

  对此,安康市中医医院在2015年2月先行先试组建了全市首个医联体,并以此开展双向转诊、坐诊查房、技术指导和学科帮建等工作。然而,在医联体实际运行过程中,到底如何才能实现跨地区、跨机构、跨层级的医疗服务联动呢?

  2015年底,中央博士团成员、中日友好医院的影像专家马国林正在安康市卫计局挂职担任副局长,正是他促成构建了“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的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医疗平台(2016年11月,马国林被任命为陕西省卫计委副主任,挂职1年)。

  而在这个平台筹建之初,安康市卫计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关于规范远程会诊服务项目收费价格的通知》、《安康市中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

  于是,有了医联体的框架基础(即“医院实施”),有了配套政策的及时跟进(即“政府主导”);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中所需的硬件设备(即“第三方服务”)。

  作为“安康模式”第三方服务的提供方,成立于2010年的心医国际,到2015年底已经相继参与建设青海、河南等两个国家级示范远程医疗综合会诊平台项目(2016年、2017年陆续中标贵州、山西共两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在当时,其远程医疗平台覆盖的医院就已经突破2000家。

  当时,心医国际联合国家卫计委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2012年10月,经原卫生部批准设立于中日友好医院)、安康市卫计局,在安康市多次组织了远程医疗技术培训班,初步打造了安康地区“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分级诊疗网络,推进了远程医疗惠民服务的开展。

  “心医助力安康”构建“五级一体化”分级诊疗网络

  正是前期的深度参与,后期的合作如水到渠成。至2016年7月28日,在安康市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安康市中医医院与心医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医疗平台”,全面推进安康市远程医疗工作。

  根据协议,“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医疗平台”挂靠安康市中医医院,重点与心医国际构建覆盖安康市及周边区域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推进分级医疗制度建设;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一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设施,逐步开展临床、影像、心电、病理、教学等远程服务,建立连接市内外三级医院远程服务网络;建立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的远程医疗管理模式;制定和实施安康市远程医疗基本规范、工作流程和诊疗常规,健全远程医疗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医联体及慢性病管理信息网络,组织开展远程医疗运行情况评估、完善和提升工作。

  在安康市的医联体中,心医国际最早投放部署的是远程影像设备。因为,不管是医院的前期调研结果还是心医国际的以往实操经验都显示,远程影像会诊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远程医疗平台时最常用到的功能。

  实际上,县乡镇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几乎都配备了CR,但基层放射科医生大多不具备诊疗资格;基层医生往往建议患者带着CR图像等相关检查资料到上一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在开通远程医疗平台之后,这一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2017年6月13日,白河县卡子镇仓房村卫生医疗室开通了安康市首家村卫生医疗室远程医疗平台,当天就迎来了首个接受远程诊疗的病人。仓房村卫生医疗室正是这五级分级诊疗体系的最基层——村级,也是安康市第一家村级远程医疗点。

  仓房村卫生医疗室的乡村医生袁章怀说,依托医联体开展的远程会诊为当地村民就医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很多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申请镇卫生院、县医院、市中医医院的专家为他们诊治,不仅不用跑远路,大大节省了就医费用;同时,乡村医生在交互式诊疗过程中现场学到知识,从安康市中医医院举办的远程培训班中丰富知识结构,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们村医疗卫生室的变化非常大,硬件上除了配置了一套远程设备,还有打印机、健康管理机、中药柜、诊断床等设备;拥有了门诊室、药房、观察室、注射室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这些硬件的改变,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大大提升了医疗安全,也为我们乡村医生增添了信心。”袁章怀说。

  正是如此,“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安康模式”逐渐成熟,“心医助力安康”升级构建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一体化”分级诊疗网络更加清晰。2017年全年,在“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医疗平台”上,开展远程会诊6872例,其中对乡镇会诊5376例;培训基层人员2700余人次。

  另据了解,目前心医国际已构建全国最大的远程医联体网络,覆盖全国400余个县级以上城市、168个医疗联合体项目,服务于全国5778家医院,基层医生超过18万,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实际落地的帮助医院搭建多类型医联体项目,将上下端医院有效连接起来,努力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本区”。

  免责声明:

  1.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西安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2.如果以上产品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企业授权发布,请联系西安网,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审核处理。

编辑:韩涛



67家医院联手成立“西北儿科联盟”
本报讯(记者张毅伟)6月22日,三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