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助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 陕西师大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地方建设主战场纪事

13.08.2015  20:35

陕西日报》2015年8月11日 第一版

      (本报通讯员 冯增勤 记者 魏焱)陕西师范大学被誉为“西北教师的摇篮”。近年来,学校在引领和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适应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文社会科学、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人才及科研优势,以助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融入地方建设主战场,形成了校政校地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部校共建 为造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搭建新平台
      “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是适应时代形势发展,促进学界与业界互动、教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举措,是学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14年12月,陕西师大党委书记甘晖在该校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签署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时如是说。根据共建协议,省委宣传部和学校共同成立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探索和实践部校联建联创的教育培训机制,推进陕西省新闻事业发展和学校学科建设。
      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是2000年创建的西北首家以学院建制的传媒教育机构。学院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陕西省动漫教学基地。近年来,该院先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科研奖励30余项;3200多名毕业生遍布各大中央媒体及省市主要媒体;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科位列全国第19位,西北第1位。该学院还曾有共同参与完成大型纪录片《大秦岭》、《秦风》的范例。
      部校共建平台搭建后,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在建立人才交流互聘和教学科研合作长效机制,打造新闻传媒省部级精品课程、承担陕西省科研项目与人才培训、建设教学基地、建设一流新型智库等方面与省委宣传部共同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共建后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整合了陕西省内的各类媒体资源,有利于新闻教学、新闻研究与新闻事件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更加适应新闻事业发展,具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新闻人才。”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教授说。他更期待通过这块“试验田”产生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学术阵地。
      校企合作 为加快产学研融合构建新联盟
      两年前,随着焦化行业的发展,榆林等地的10万吨高温煤焦油急需深加工利用,但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通过多次考察,陕西师大化学化工学院董文生教授团队与陕煤化集团实现校企合作。如今,该团队承担的项目已经实现了技术指标达到合同指标、产品质量与国外进口产品质量持平两个目标,正紧锣密鼓地做项目的中试准备工作。“与陕煤化的合作,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企业活了,我们也‘活’了。”董文生风趣地说。
      近年来,陕西师大高度重视与陕西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不断挖掘自身特色,围绕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研发、土地开发与环境修复、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能源化工、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与省内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构筑科研平台,推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4月22日,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刘阳带领10家省属大型国企走进师大,与学校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内容包括:支持学校创新智库建设;共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共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联姻;共同构建研发平台。当天,10家国企的60余名技术人员与该校6个学院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项目对接与座谈。目前,学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刘忠文教授正在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洽谈合成气项目;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胡新中教授正积极与西部机场集团公司进行项目合作。
      校地合作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6月17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与陕西师大校长程光旭正式签订《杨凌示范区与陕西师范大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书》。他表示,杨凌的六大中心优先向师大开放,希望师大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领域的科研成果能优先落地杨凌高新产业园区。
      近年来,陕西师大已先后与渭南市人民政府、汉中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安康市政府签订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与汉阴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佛坪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建设秦岭药谷项目协议,与镇安县生产力中心签订了合作完成2014年度陕西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协议,与曲江临潼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签订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等等。
      “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仅仅是一个开始,最主要的是要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特点,寻找合适的对接项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该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喆之教授道出了校地合作的重点。该实验室以陕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在“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长期开展西北地区尤其是以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名优、道地、大宗和珍稀濒危中药材的规范化栽培,野生资源抚育研究与推广,珍稀濒危药材快速繁育,中药产品开发及应用及天然药物化学等重大项目的科研工作。仅在去年第十一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该实验室就与佛坪县人民政府及陕南两家公司签订了3个与中药材有关的项目。
      目前,该实验室已指导汉中、安康、商洛等地20余家企业,带动陕南3市10余个县,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生产、野生资源抚育等基地建设,已选育出山茱萸、黄姜等新品种8个;山茱萸、绞股蓝通过国家GAP认证;白及、黄姜、华中五味子、党参、黄芩、连翘、丹皮、银杏等多种药材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已覆盖西部多个地区,推广种植面积130多万亩,年均新增经济效益2.6亿元以上。
      省部共建 为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和建设新型智库探索新渠道
      陕西省是全国8个创新型试点省份之一。为破解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科研和人才瓶颈,2014年12月,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陕西师大签署合作备忘录,围绕一流学科群、新型智库、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就业创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希望陕西师大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创新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三个陕西’地方发展战略,不断为陕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在签署合作备忘录时充满信心地说。
        “省部共建为学校更进一步深入参与陕西省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学校向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学校将会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重大需求,以智力支持赢得发展机遇。”陕西师大校长程光旭表示。
      近期,省发改委向陕西师大划拨专项共建经费,用于丝绸之路研究院智库建设、省级工程中心(实验室)建设、实验动物饲养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内容。借助省部共建的支持,陕西师大的国际长安学研究院、西安学研究所、唐史研究所、回族——东干学研究所、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宗教研究中心、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中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丝绸之路经济、文化、民族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凝聚力量,争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族宗教、陕西文化资源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丝绸之路沿线商贸经济发展等研究领域,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历经70多年建设发展的陕西师范大学,正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通过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要动力,依靠坚持内涵发展提质量,大力推进政府主导、学科驱动和企业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力求在服务国家、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