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和谐发展成就新活力
提起横山,近两年的变化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初冬时节的横山,处处呈现出村矿和谐、干群关系融洽的新气象。三年来,全县煤矿建设完成投资36.95亿元,累计生产原煤1495.38万吨,上缴税费17亿多元,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69亿元猛增到93.74亿元。全县经济发展指标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其中201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20元。县上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奖励各2项。
村矿共建共治共享,干群齐心化解矛盾
曾几何时,横山在土地征收、利益分配、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引起中省高度重视。
由于一些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加之县上在矿区环境治理方面一直没有统一的补偿标准,致使当地村矿矛盾日益突出,全县绝大多数煤矿因当地老百姓阻挡而不能生产,经济发展放缓脚步,各项工作亦受到严重影响。横山元气大伤,县域形象整体受损。
天云煤矿主要负责人王永刚忆起惊心动魄的共建之路,仍心有余悸。2011年6月,煤矿与王家峁村民因为地表塌陷、饮水等问题再次发生矛盾,有的村民爬上井架,现场一度混乱。驻矿工作组闻讯后,请来11名矿群民调委员、退休法院院长,连夜深入百姓家中耐心劝说,充分协商,最终对该村地表塌陷问题达成户均2亩,每亩每年补偿975元,一年一补,连补十年的补偿意见,平息了矛盾纠纷。
与此同时,干群关系问题也十分突出。殿市镇吴岔村派系矛盾突出,在支部换届时甚至出现了部分党员罢会的局面。时任驻村党建员李宏通过两个月耐心细致的工作,不仅实现了平稳换届,而且为村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记者走进赵石畔镇刘新窑村,看到百亩玉米丝毫没有受陕北干旱影响,再次迎来了大丰收。站在一旁的横山县水务局干部孙明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村子是以养羊为主,过去经常因偷牧夜牧与镇村干部玩“躲猫猫”游戏。群众骂干部,干部有苦没处说。孙明国到村上后,找到了问题症结:一边是饲草短缺,一边是因绝大部分灌溉渠道被冲毁无人修复导致大片水浇地荒废闲置。
于是他四处奔波,从市、县水务部门要来了砌渠用的水泥、沙子等材料。没想到费了这么大力气,村民们并不买账。原来,刘新窑村140多口人中有近100口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村民认为白白出工修渠自己吃了亏,这让驻村4个多月的孙明国非常郁闷。他提了两瓶烧酒,约了村里几位说话有分量的长辈拉话交心。
贴心窝子的情感交流一下与群众拉近了距离,村民们互相做起了工作。很快,水地变废为宝,让群众有了稳定的饲料来源,自觉进行舍饲养羊。
构建和谐矿区,矿群水乳交融
面对制约全县发展的第一难题,新一届横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打出了第一张牌:建立村矿和谐共建长效机制。
横山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渐进原则,采取一矿一策、阶段推进的工作办法,抽调22名县级领导和22名部门一把手,联合包抓全县22处煤矿。规定按每吨煤10元的标准提取利益共享金,发放给涉煤村的群众;煤矿为所在村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2000元生活补助金,为每户村民每年无偿提供2吨生活用煤;村矿联合党支部按3%-5%的参股比例,组织煤矿工业广场所在村群众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煤矿企业,按期进行利润分红。
“如今煤矿真正成了村里人致富的金矿了,每年家里的老人都能领到2000元的生活补助金,在产煤旺季帮矿上疏导交通也能有一笔收入,这还不算煤矿发放的分红!”波罗镇杨沙畔村民杨东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运煤车往来不绝,显得异常繁忙。
“办企业不能只想着自己富,除了依法经营和纳税外,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搞好村矿关系,带领周边的百姓共同致富,这样企业发展才有后劲。”就如山东煤矿矿长张瑞所言,山东煤矿给采区范围内4个村的窑房、道路、饮水、教育等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1100多万元。
山东煤矿井口附近,村民办的商店、饭馆生意兴隆。小老板们告诉记者:“和谐矿区建成后,村矿关系好多了,现在谁如果说把煤矿停了,群众还不让呢,因为煤矿正常生产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三年来,矿区范围内42个行政村与22处煤矿全部签订了和谐共建协议,落实了因煤炭开采导致地表塌陷或造成其他损失的经济补偿和综合治理方案,提取利益共享基金1.7亿元,累计向矿区村民兑付各类资金12.2亿多元,受益39842人,平均每人每年可享受利益共享基金6000元以上。
解疙瘩夯基础,发展活力四射
干群矛盾,从根本上说就是基层组织建设弱化、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的问题。横山县委经过严格考核,选任了10名“县委党建特派员”,抽调了359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建员”,进驻359个村。每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乡镇、一个四类村、一个矛盾村和一个换届尾留村,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对121个、干部党员与农村党员结对1986个,通过时间倒排、一事一议、建账销号等方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指导镇村经济发展,构建基层党建工作和矛盾排查化解两项长效机制。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县委结合产业建设,因势利导,精心打造了100个吴岔、刘新窑式的党建示范村,辐射带动横山农民“说羊话走羊路发羊财”。
全县三类以上村支部占到了97.3%,绿色如水墨一样在这块大地上浸染开来。到2013年底,羊子饲养量超过171万只,是1999年的4倍,植被由1999年的20%提高到70%以上,人均养羊纯收入27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6%,实现了“被子”与“票子”双丰收。
土地征用、城市拆迁引发的矛盾一度成为横山统筹城乡发展的绊脚石。县委、县政府围绕一个目标多层次立体式聚集力量、消除障碍,一鼓作气实施了一系列城市改造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10多亿元。
与县城隔河相望的无定河北岸分布着西南新区、榆横工业园区、三产服务区、中小企业创业园,是榆林市重工业和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承载地接续地。县上干部多措并举做工作,最大化让利于民,解决矛盾纠纷上千件,保障“三区一园”三年间累计完成财政投资54亿元以上,初步建成了大城市框架配套设施。
据统计,横山县党员干部在“抓教育、转作风,从为老百姓办一件实事开始”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反“四风”树“三观”解“三难”,共为群众办理涉及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卫生等方面实事好事3149件,解决矛盾问题278个,结对帮扶2781人,帮助联系村申报项目90多个,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达90%。(记者:张锦国 通讯员:雷雨虹)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