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发射300次 中国火箭新起点上开启新长征

11.03.2019  19:00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10日凌晨一飞冲天,将中星6C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至此,中国航天发射绝对主力、享誉世界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射整整300次。

  这300次的历程非同寻常:从1970年长征一号首飞至2007年6月长征三号甲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火箭首个百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到2014年12月长征四号乙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百次发射用时7年多,年均发射13.3次;再到长征火箭最新完成第三个百次发射,仅用时4年多,年均发射23.5次。在第三个百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7%,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300次的成绩创造辉煌:近50年来,长征火箭承担了中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长征火箭先后有17型基础级火箭和5型上面级投入使用,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长征火箭实现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众所周知,运载火箭是进入空间的基础和前提,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水平无疑是一个国家航天实力的重要体现与标志。长征火箭“长征路上”300次发射的意义与影响,诚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所言,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新起点,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站在长征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中国运载火箭下一步发力方向、发展目标备受瞩目。业内专家称,为满足未来中国空间站建设运营、载人登月以及火星探测、行星系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需求,并对标世界航天强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中国长征火箭在巩固自身优势基础上,还要直面差距和不足,加快补齐短板,加速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等研制。

  这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最新公布的信息令人鼓舞——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研制且进展顺利,其中长征八号拟2020年首飞;中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乙已进入试样阶段,将承担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论证全面开展,已初步确定技术方案和研制能力布局方案,预计2030年左右首飞;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方面,已成功开展运载火箭垂直回收制导控制技术验证试验,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将支撑中国航天运输方式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的跨越。

  此外,长征火箭当前唯一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已突破海上发射关键技术并完成具体实施方案,计划2019年首次海上发射。作为中国首枚固液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可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支持单星、多星及星座组网和补网发射,计划2020年首飞。

  这也意味着,一方面,长征系列火箭的型谱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另一方面,长征“家族”之外,中国还需要培育更多火箭品牌,实现运载火箭领域竞争充分、合作紧密的多元发展。

  据了解,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另有已停止研制的“风暴”火箭11次发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开拓”火箭4次和“快舟”火箭5次发射、民营企业蓝箭航天“朱雀”火箭1次发射。此外,“双曲线一号”“重庆两江之星”等民营火箭已成功开展亚轨道飞行试验,翎客航天RLV-T5可回收液体火箭成功完成点火试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门为商业航天打造的“捷龙一号”火箭,预计2019年上半年首飞。

  这也不难看出,与绝对主力的长征火箭相比,中国其他火箭品牌型号目前只能承担发射市场的补充角色,虽然近年来民营航天企业也积极进行商业发射的探索实践,但仍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萌芽状态,亟需国家在政策环境、资金投入、人才资源等多层面持续给予大力扶持。有航天专家希望,通过不断努力,中国也能培育出类似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民营航天企业。(完)

【编辑:党田野】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